南京国家农高区正式发布“4+1”专项规划

24.12.2020  04:11

        新华网南京12月22日电(戚轩瑜)人口规模增长近3倍,市级研发机构增长近7倍,新品种覆盖率95%,新型农民占比30%,土地产出率2.5万元/亩……建成头部企业集聚地和长三角农业总部基地,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12月22日,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南京国家农高区正式发布“4+1”专项规划及未来5—15年现代化建设设计愿景。

        溧水区委副书记、南京国家农高区党工委(筹)委员汪冬宁,市科技局副局长、南京国家农高区管委会(筹)常务副主任朱超平,溧水区政府副区长张为真,白马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兵,通报南京国家农高区“4+1”专项规划和2021重点平台项目情况。

        据悉,新发布的“4+1”专项规划重点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系统谋划、超前布局。其中,《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白马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纲要》明确表示,农高区规划范围为溧水区白马镇行政范围全域,面积145.86平方公里,到2030年城乡用地规模20—22平方公里,总人口规模15万,人口规模增长近3倍,全域空间将形成“一城一环”总体架构,一城为科创城,由智造核与智慧核组成,是产学研文展商一体的综合新城;一环为绿色智慧环,主要分为南北两个田园片区和西部总部带。

        《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将发展壮大生物农业产业,协同推进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做优做强未来食品战略产业,力争2025年农高区总产值达350亿元,其中,生物农业规模60亿元,绿色有机耕地占比60%,努力打造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产业高地。

        《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2021-2025)》将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力争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100家,是现有高企数量的近5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1%,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数120个,较2020年增长近7倍,技术合同登记额8000万元,海外留学人才和外籍常驻人员100人,每年实施国际合作项目20个,建成国际科技合作园区3个,建成长三角现代农业总部基地、国际有影响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规划(2021-2025)》将坚持以农业为底色,以科技为特色,以高端为导向,以示范为己任,力争2025年高标准农田占比99%,土地产出率2.5万元/亩,新型农民占乡村总人口比重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万元,建成经济发达地区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南京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将实施“绿色生态、智慧赋能、产业壮大、国际合作、创新策源、振兴乡村、标杆示范”7大行动,实现“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国际合作、融合共享、绿色生态”5大突破,力争2022年农高区新品种覆盖率达90%,劳动生产率20万元/人,助力南京国家农高区在推动先进技术和生产模式示范、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等方面争当全国先行先试的排头兵。

        为用超常规举措推动“4+1”规划落地,尽快在全国率先探索农业现代化建设样本,当天,溧水还同步发布了农高区2021年重点平台项目。

        据悉,协同创新平台——中国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将建设园区门户和生态廊道,打造创新办公区、休闲服务区、人才公寓和标准办公区四大主要功能区,为农业创业创新人才提供“港湾”式服务平台,项目计划2021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校地融合平台——南京林业大学大白马校区,将建设由高端研发机构集聚而成的前沿科技创新学院、为师生校友创业搭建的产业协同创业学院(大学科技产业园)和国际名校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学院),重点吸纳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学术机构,打造集科研、教育、孵化、综合服务等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港湾和长三角首个产教融合的“没有围墙的大学”,项目计划在2023年建成投用,可容纳3万名在校师生。

        科研转化平台——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将建设核心技术攻关、综合配套服务、食品高新技术转化和示范等载体和基地,全力打造科技体制创新的“试验田”、集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重大原创成果的“策源地”、产业技术升级的“推进器”,并力争创建国家级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

        会展经济平台——江苏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二期,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项目将融合会展产业和农旅产业,形成复合型展会、特色商业配套、农业生态旅游三种运营模式相互扶持、和谐共融的发展模式。

        作为江苏省有机农业发源地,南京国家农高区90%以上区域为空气免测范围,PM2.5指数全市最低,区域内的蓝莓、黑莓获国家地理标志和国家有机认证。被称为农业科技“国家队”的南京国家农高区,还联合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和国内种子领域知名专家,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同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整治全覆盖。

        目前,农高区已集聚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10多所知名科研院所和80多个国家及省市科研平台,其中,南农大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正在申报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英、中法作物表型组学联合研究中心已挂牌成立。另外,农高区还先后引进一批科技含金量足、产业契合度高的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星创天地入驻企业130余家,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33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

        会上获悉,为更好肩负国家使命担当,在南京农高区成立之初,江苏省和南京市就分别成立了“南京国家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南京国家农高区建设工作专班”,进行高位协调。溧水区主动谋划、全力推进农高区建设,目前南京国家农高区已经成为长三角农业会展中心。

苏宿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9%
  苏宿工业园区近日传来喜讯,聚成金刚石、长电科技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长电科技获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宿迁市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创新20强,16家企业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目前,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已达到规上企业数的35.Huaxia.Com 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