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诊断”21万颗螺丝 南京只剩15名巡道工

08.02.2015  21:12

龙虎网讯 江北的浦镇站,这是一个偏僻的角落。冬日的夕阳,把王经建和许宗勇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影在老旧的铁轨上。在这条望不到尽头的铁轨上,58岁的王经建已走了30年,走过的火车道连在一起,能绕地球4圈半。

巡道工的群体曾经很庞大,遍及火车道的每个角落。如今,在客运列车行驶的火车道上,已找不到他们的身影。目前,南京只有15名巡道工。随着铁路的发展和科技的发达,客运列车行驶的火车道,不再需要人工巡道,这个“老行当”即将消失。

一天“诊断”21万颗螺丝

度娘”这样解释:巡道工是指铁路上以巡查线桥、处理故障、做好小补修,保持线路状态完好,保证行车安全工作的工人,承担铁路巡护任务;一年四季,不论严寒酷暑,都奋战在铁路线上,风雨无阻。

在浦口的南京浦镇车辆厂附近,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一座破旧的二层小楼,这就是南京桥工段的一个巡道工工区。得到允许后,记者穿上黄马甲,和昨天值班的王经建和许宗勇一起巡道。

巡道工工作时必须两人一组,一人巡道,一人防护。昨天,54岁的许宗勇负责巡道。负责防护的王经建必须走在铁轨外侧,手持对讲机,并不时远看前方和后方,观察有无火车经过。

巡道工背着一个约10公斤重的工具包,里面有扳手、锤子、石笔、响墩等工具。见到铆钉松动,他们用巡道锤狠狠地砸几下,把铆钉钉死;遇到螺丝松动,便用扳手固定。石笔是用来在铁轨上做记号,标注铁轨的隐患和损坏情况,“△”代表新发现的轻微隐患,“△△”表示隐患变大,“△△△”则是必须维修。响墩则装着火药,使用时黏在轨道上,火车轧过时会发出巨响,火车司机听到响声后必须停车,因为使用响墩意味前方不能通行,比如铁路被破坏。

巡道工每天要巡查20公里火车道,一节铁轨长度25米,每节铁轨有44根枕木,每个枕木上有6颗螺丝和8个铆钉。粗略算一下,一名巡道工,每天至少诊断3.5万条枕木、21万颗螺丝和28万个铆钉,这还不包括钢轨连接处的夹板以及夹板上的螺丝。

肉眼能看见发丝细裂缝

58岁的王经建干了30年巡道工。30年,除掉节假日休息,王经建走过的火车道,连在一起有18万公里,可以绕地球4圈半。

在巡道工眼里,任何细微的隐患都马虎不得。所以,巡道工的眼睛很“”,一眼扫过去,就能判断脚下的火车道有无问题。

由于热胀冷缩,钢轨时间长了会损坏,有的是从外往里出现裂缝,有的是从内往外出现裂缝。钢轨上出现头发丝细的裂缝,都逃不过巡道工的眼睛。“如果是从内往外开裂,表面上看到的头发丝细裂缝,里面有可能损坏比较严重了。”许宗勇说。

难道巡道工有一双火眼金睛?许宗勇笑着说:“没有那么神奇,也没有什么捷径。干工作要踏踏实实,多走多看多问多研究,积累经验。

老行当”巡道工即将消失

看着脚下的火车道,58岁的王经建难掩一丝落寞,再过两年,他就要退休了。据介绍,南京最后15名巡道工,退休一个便少一个,这个“老行当”即将消失。

目前,客运列车运行的火车道,已经没有了巡道工。比如,动车和高铁速度很快,火车道都是无缝钢轨,很多隐患已无法通过肉眼辨别,需要依靠先进的设备检修。因此,很多列车安装了相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就能探查轨道的情况。同时,还有专业的检修列车,替代了人工巡道的工作。

熟悉铁路的人都知道,越是遇到节假日,铁路工作人员越忙碌,过年无法和家人团聚,是普遍现象。有多少个节假日在火车道上度过,王经建和许宗勇已记不得。对于王经建来说,退休已不遥远,但巡道已是生活的一部分,提到巡道工会逐渐消失,王经建的心情有些复杂,总有些不舍。

笔尖点赞火车道上的那些“螺丝

在望不到尽头的火车道上,年复一年,不停地行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远离喧嚣。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卷……

在采访中,巡道工的心态很平和,带给人一种宁静。在很多人看来如此枯燥的岗位上,他们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也乐在其中。有人说,每一名巡道工,就像他们脚下的那个螺丝,看似微不足道,但无法或缺。

其实,火车道上的“螺丝”,远不止巡道工这个群体。春运回家路上,让我们致敬这个即将消失的“老行当”,更点赞那些默默奉献的人。

来源:金陵晚报  编辑:李袆晗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