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门庭若市 南京市博物馆门口罗雀

10.04.2015  11:08

  这段时间,南京的天空一直阴雨绵绵,让整个城市瞬间回到了初冬季节,很多人躲在室内,不愿意出门。但在南京博物院门前,前来参观的观众却冒雨排起了长队,三条长龙一度延伸到南博的大门口。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位排队的观众都在露天广场上耐心等候,丝毫没有受到阴冷天气的影响。4月5日当天展览结束后,据南博官方统计,前来看展览的观众人数已经达到21000人,接近历史新高。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却始终人气不旺,一天下来,展厅内经常冷冷清清。为什么南博能吸引这么多观众,甚至让观众达到风雨无阻的地步,而市博却如此乏人问津呢?

  南京文博场馆,南京博物院人气爆棚

  据南博工作人员介绍,自南博扩建重新开馆以来,平常工作日的人流量在每天5000人次左右,双休日每天在7000-8000人次,当策划的重量级展览亮相的时候,每天则能吸引超过10000名观众进场参观。

  就以南博在4月4日清明小长假期间正式开展的“飞越欧洲的雄鹰——拿破仑文物特展”为例,据南博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4月4日南博正式开展当天,有19507人过安检;而在下倾盆大雨的4月5日,观众人数达到21000人次;4月6日,同样是在下雨,观众仍有14954人次。

  市博人气不旺,20元/人的门票是主因?

  位于南京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人气却始终不旺。一天下来,展厅内经常冷冷清清,有时甚至只有三五个人在展厅里参观。即使是双休日、节假日,也是来朝天宫门口游玩的人多,进去看展览的人少。

  在朝天宫(市博),虽然像南博如此有力度的展览和活动很少见到,但也有自己的优势。作为江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朝天宫历史底蕴深厚。南朝时曾为总明观太学所在地,明朝时为朝廷举行盛典前练习礼仪的场所,也是官僚子弟袭封和文武官员学习朝见天子的地方。清代以前建造的朝天宫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期间。今天的朝天宫古建筑群为战乱以后的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1870)间在清前期原址上改建而成,从宋元明代的道教建筑变成了儒家的文庙和江宁府学。在这一点上,南博是怎么也比不了的。

  因为朝天宫红墙碧瓦、殿阁巍峨,所以它同时也是国家4A级景区。如此美丽的景区内,矗立着一座散发着传统文化韵味的博物馆,来这里看展览,即使没有什么热热闹闹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可为什么就是吸引不到人气呢?

  对此,很多人认为,朝天宫收每位观众20元的门票钱,成了挡住人流的最大“凶器”。“既然玄武湖、中山陵、南京博物院可以免费,为什么位于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不免费呢?”一位被朝天宫检票员拦住的市民张恒宇问。

  据南京市文博系统的内部人士透露,朝天宫所收的门票钱肯定是全部交给国家的,而国家每年也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博物馆维护管理和人员工资等。“不过也许大家不知道,朝天宫不仅是国家4A级景区,同时也是遗址类博物馆。国家有规定,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必须收费。”该人士无奈地说道,其实他们内部也有很多希望朝天宫能够免费的声音出现,但是国家既然有规定,就得按照规定来办。“我们也没有办法。

  至今仍记得,几年前,时任江苏省委副书记的朱善璐曾就朝天宫免费事宜,对南京所有媒体公开承诺“考虑年内免费”,但是后来却无疾而终。据记者了解,2008年,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曾联合发布《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通知要求,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暂不实行全部免费开放。也许,朝天宫免费,就是“”在这个上面了。(记者 程岚岚)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