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卖萌”文物大盘点 6000年前陶豆似“越狱兔”

29.05.2015  10:39

龙虎网讯 “六一”儿童节将至,南京博物院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组“”文物,包括江豚、铜牛灯、铜鹿等,童趣十足。

不只南博,南京其他博物馆内也藏着不少萌文物,等着大孩子、小孩子去发现,一起去见识一下吧!

六一”儿童节将至,南京博物院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组“”文物,包括江豚、铜牛灯、铜鹿等,童趣十足。

不只南博,南京其他博物馆内也藏着不少萌文物,等着大孩子、小孩子去发现,一起去见识一下吧!

挤眼江豚壶、导烟铜牛灯、迷你石狮子、受伤的小瓷马……

古代孩子怎么玩,来看婴戏玉杯

南京市博物馆

这件明代婴戏纹八角形玉杯,是以孩子为题材创作的,从中可以了解古代儿童的发型、服饰、游戏等生活状态。

玉杯上雕刻着5个可爱的孩子,细细看去,中间的娃娃似乎手上拿着东西,而旁边的都是两个两个在一起,他们正专注地玩着手上的玩具。

迷你石狮子用来拴娃娃

市民俗博物馆

乍一看,这头迷你石狮子挺可爱。这件汉代文物其实是育婴用具,叫拴孩石。民间多放置于床头,用丈二长红布条把石狮子和百日娃娃拴在一起,既可避免娃娃滑倒,也可供其玩耍。南京的拴孩石狮,一般是孩子一出生即由爷爷或外公请石匠打制,以“保镇”孩子健康成长,故一代传一代。

拴孩石要与小孩子在一起,所以工匠在雕刻时会抹去狮子的威武之气,塑出温和善良、憨态可掬的形象,这头迷你狮子看起来就“有点萌”。

受伤的六朝小马又站起来了

六朝博物馆二楼展厅

六朝博物馆有不少青瓷动物造型文物很可爱。二楼展出的一头青瓷马咧着嘴“”,上下两排牙整齐、方正,短短的鬃毛依附在脖子上,整体给人一种安逸、闲散的感觉。

这匹小马出土于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出土时小马的腿断了两只,最初修复时,小马两条腿还没有发掘找到,只能用石膏来代替,展出时被网友拍照片传到网上,引起了误会。后来专家找到了剩余两条腿的残片,恢复了小马原有的风姿,六朝博物馆微博也专门发声:“受伤的小马又站起来了!

4000年前文物上的江豚会挤眼

南博历史厅

江豚你或许见过,可会挤眼睛的江豚你见过吗?这件豚形壶俯首翘尾、尖嘴挤眼,就像是动漫中走出来的。

这件文物1960年出土于江苏吴江梅堰良渚文化遗址中,距今4500年左右。如今江豚濒临灭绝,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却能常常看到江豚在水中嬉戏,他们抓住了江豚在水中游动摆尾的瞬间姿态,以此为模型制作了这件陶壶。

这个铜牛灯真的很牛

南博历史厅

这件东汉时期的铜牛灯造型是一只憨态可掬的水牛,它是头牛,设计也相当牛!

灯具分为牛身、灯座、灯盖三部分,可以拆卸。牛背上是一盏可以调节转向的灯座,握住把手就能自然调节光照方向。两个牛角和导烟管融为一体,牛腹中空,盛有清水。汉代人使用动物油脂作为照明燃料,燃烧时会产生较大的烟尘,利用虹吸原理,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靠腹内的清水溶解烟尘。

蟾蜍在古代是驱邪神兽

南博历史厅

秦汉以来,古人对蟾蜍颇为敬畏,认为是镇凶邪、助长生的吉祥物。这件神兽尊是取材自蟾蜍,造型夸张而生动:神兽两腿踞蹲、两掌前扑,瞠目张口,口中衔宝珠一枚;全身毛发刻画具现,两侧还生有羽翅。

这件神兽尊1976年出土于江苏宜兴周处家族墓中。西晋名士周处以除“三害”而闻名天下,尊曾经的主人是周处的父亲周舫。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李袆晗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