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安推进巡防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

18.01.2017  15:07
  2016年刑事案件总量同比下降26.01%、“六类侵财”案件同比下降33.5%。其中,“两抢”案件同比下降45.1%、扒窃案件同比下降41.6%、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24.7%……近日,南京市公安局发布的这组数据显得非常亮眼。 这组数据的产生,与南京警方推行的巡防体制机制改革密切相关。 完善社会面巡逻防控网,特巡警力量增长420% 2015年,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部署要求,南京市公安局直面短板,将巡防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公安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警务工作服务站建设运行为重点,强力推进全市巡防力量专业化建设,全面建设指挥与管理相统一、任务与保障相适应、勤务与警情相衔接、专职巡逻力量与社会化力量相补充的大巡防格局。 为最大限度提高巡防见警率、覆盖率、管事率,最大限度提高接处警响应、到达速度,最大限度实现执法前置、服务前置,真正让群众感觉到安全就在身边。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以“打防管控一体化”建设为思路,进一步完善巡防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整合社会面巡逻力量,完善社会面巡逻防控网。 南京市公安局进一步完善特警支队、分局特巡警大队和派出所三级巡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巡防单位职责任务。“在市公安局层面,特警支队186名特警队员、180名巡防辅警全面承担主城区武装巡逻。特警支队三个专职机动武装巡逻大队对应城区7个分局特巡警大队,实行捆绑联勤、联动、联处。”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李渤介绍。 李渤告诉记者,在分局层面,巡特警大队负责次干道的巡逻防控、街面突发警情的先期处置。各分局按总警力数8%的比例配置巡特警大队警力,并以1∶8的标准配备专职特勤,成立了5400余人的巡防专业队。在派出所层面,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巡处中队,负责社区和支路背巷的防范和服务工作。目前,全市特巡警部门总警力超过7000人,比改革前增长了420%。 29个警务工作服务站全年抓获嫌疑人1300余名 每次晚上下班路过迈皋桥警务工作服务站时,张雪都会感觉心里很踏实。“我们单位经常加班,女孩子深夜回去多少有些害怕,去年1月建了警务站,让我心里踏实了许多。” 目前,南京市已建立了29个警务工作服务站。特巡警部门通过加强警务工作服务站建设,推行“有警出警、无警巡逻”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布警街面,提高接处警响应、处置效能,街面案件发案数大幅度下降。玄武分局特巡警大队还将工作站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至银行、学校、商场、小区等单位,实现对单位内部突发事件的即时响应与快速处置。 通过建立群防群治联动体系,玄武分局梅园新村警务工作服务站街面警务力量实行立体化布局,织牢防控网络。步巡警力每天7时前往辖区北京东路小学、长江路小学开展护学工作;护学结束后,前往附近景区及重点路段开展常规巡守;18时后,前往繁华商圈开展社会面巡防;后半夜则会同交警开展街面联合执法。 一组数据显示了警务工作服务站取得的成效。 2016年,全市警务站接警总数占总有效警情的71.54%;警情自处率达92.87%;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300余名,调解纠纷8万余次,救助困难群众8.8万余人次;设置高峰时段执勤点53个,协助交警处理简易事故1800余次,会同交警开展集中整治200余次。 开展精确打击,夏季街面恶性砍杀案件零发案 每到夏季,夜间街面及公共场所活动群体增多,街面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季节性案件呈多发趋势。 2016年入夏后,为最大限度发挥街面巡防的震慑效应,提升社会面控制能力,根据摸排情况,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牵头全市巡防条线单位将警力向夜间倾斜,明确重点时段和工作内容,开展精准打击。先后组织开展了10余次下半夜集中清查整治行动,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00余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市公安机关共同努力下,整个夏季有影响的街面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恶性砍杀案件零发案。”李渤说。 南京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孙建友表示,巡防改革工作是市公安局党委坚定不移深入推进的重点工作,也是现代警务工作的重要方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下一步,南京市公安机关要牢牢把握警务工作服务站巡防和维稳处突、接处警和服务群众、打击街面犯罪压降发案、快速出警处警四大方向,不断提高巡防工作效能,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