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改革成果 共建美好家园——南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06.06.2017  10:21


近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惠及全市人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

一、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教育公平得以进一步彰显

全市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研制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增量、提优、普惠”三项工程奖补力度。2016年新、扩建达省优标准的幼儿园35所,创建市示范园27所、市优质园28所,在省市优质园就读幼儿比例达86%。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6年新建29所老城范围外中小学校、幼儿园。扎实推进“新优质初中提升工程”,建立市区齐抓共管责任倒逼机制、三区联动质量监测反馈机制,评选一批“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初中”。积极推进优质资源向江北新区、溧水高淳等区域辐射,玄武区优质资源覆盖率率先达100%。2016年新增4所省初中课程基地,5所高中课程基地。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评价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普职融通改革。

2016年,全市新增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经费3.8亿元,用于城乡校舍维修、技术装备建设等。启动第二期农村信息化薄弱学校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1000元/生/年和1300元/生/年。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到1200元/生/年。全面实行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教育。投入5614万元资助38109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人数比去年增加8818人,增幅30.1%,九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享受政府助学。新增市级随迁子女公用经费800万元,改善民办新市民学校办学条件。推进特殊教育向高中延伸,南京市盲人学校视障普通高中班正式开班,填补视障高中教育空白。成立残障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继续推进特殊教育“双业一体”。

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2016年,南京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83个,比上年增加46个;全市各类卫生机构共有病床4.98万张,比2015年增加0.32万张;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0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3万人,注册护士3.21万人,分别比2015年增加0.56、0.3、0.32万人。

新农合筹资标准稳步增长。2016年全市参合人数170.85万人,人均筹资标准从上年的750元提高到850元以上,各级政府补助资金占筹资总额的76%以上,新农合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新农合补偿方案,大病保障受益7288人。开展新农合门诊总额支付、住院按单病种和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推进部分住院病种起付线费用外全报销政策。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对转诊到省级联网医院住院患者实施“六统一管理”。

2016年创国家级“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5家、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2家、省级示范村卫生室19家。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比例达到100%。医养融合工作积极开展。组建全科团队851个,分别与298家养老机构、1217家居家养老中心签订了协议,为89.47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将健康体检人群扩大到60岁及以上老年人。提升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落实乡村医生市级财政补助标准从每服务人口3元/年提高到5元/年,共854.25万元。

三、全力以赴促进就业创业,全市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推动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落地见效。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出台《南京市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实施细则》等五个具体政策,推动落实全市就业创业政策的城乡统一、同城同标。按照全市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落实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及降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缴费比例等政策。推进大众创业带动就业。更大力度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各类创业载体建设提档升级。重点实施青年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帮助大学生降低创业门槛,解决创业所需的场地、资金、项目等难题。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举办各类毕业生招聘活动,南京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率和服务率达100%。贯彻落实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政策,吸引更多地毕业生在宁就业。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加强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士兵、随军家属等群体的就业帮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实施“送培训”活动,针对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学生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差异化精准培训,提高培训实效性,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

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

稳步推进社保领域各项改革。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2016年1月1日正式启动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职工保险五项险种在省内率先实现统收统支。深入推进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制定出台我市贯彻意见。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做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五证合一”改革等相关工作。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完善全民参保登记动态管理机制,开发完成全民参保登记电子地图,开展以未参保单位和中断缴费人员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实施精准扩面。加大社保费清欠力度,严格缴费基数申报。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城乡居民、被征地人员以及各类特殊群体社保待遇稳步提高。工伤保险定期待遇也同步提高。

五、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救助救济水平持续提高

2016年全年建成1200多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专业社会组织运营的3A级中心达到200个,覆盖11个行政区,500多个社区。预计建成中心厨房80个,助餐服务超过300万人次。主体类型多。养老服务主体从单一的公益养老组织,拓展到家政企业、物业公司、房地产公司。服务项目多。社会力量参与的项目涉及实体服务、信息呼叫、公益创投、养老评估、服务监管等养老服务全过程。公办民营多。引入社会力量运营养老机构,转让经营权、保留所有权。全市102家公办养老机构(含农村敬老院)中,已有29家实现公办民营。

从2016年7月起,我市将低保标准从700元/月提高到750元/月,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困难残疾人、孤儿、困境未成年人保障标准同步提高,全市近20万困难群众受益。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困难群众医保范围内自付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85%,住院和门诊大病年度不设起付线和封顶线。“医疗救助”拓展到低保、边缘困难人员、特困供养人员等8类对象近15万人。“临时救助”涵盖所有遭遇突发性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并首次覆盖到非户籍人口。将“支出型”困难家庭作为临时救助的主要救助类别,并对因重大疾病等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遭遇暂时困难的家庭发放临时救助金。困难居民从“一般门诊”、“门诊大病”到“住院治疗”全方位给予救助,确保大病无后顾之忧,小病无较大支出。

六、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2016年,南京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开展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建设了28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先后开展第十六届南京文化艺术节、第十四届南京文博之夏、第二十一届南京读书节、第十届金陵唱节、2016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为农村、社区、部队、高校等送演出超千场,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超2万场。开展有线电视“户户通”提质升级工作,基本完成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有线电视数字化率达到99.07%。推进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数字覆盖工程、应急广播“村村响”建设工程,高淳区被列为全省应急广播“村村响”试点县(区)。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在偏远地区建设7个电影固定放映点,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700场。开展百场电影进社区、组织特殊群体免费观影、老人10元优惠看电影等惠民活动,推进公益电影惠及更多群体。

开展“江苏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书香南京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南京传世名著”评选和“一个月读一本南京传世名著”活动,举办读书会活动近2000场。新增阅读新空间30个,打造“图书漂流文化驿站”104个。成立南京全民阅读促进会和南京全民阅读媒体联盟。推进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建设,新建星级书屋61家,完成全市160家农家书屋的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南京居民阅读综合率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七、大力推进公共体育服务提档升级,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2016年,南京市在成功创建“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升级版,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优质、更丰富、更便捷的公共体育服务。

全市更新改造“10分钟体育健身圈”健身路径463套;在中山陵风景区内建成市内首条音乐智能健身步道;指导帮助鼓楼区、江宁区出新改造“金陵六村”等小区运动场地;积极推进“拆装式游泳池”、“笼式足球场”项目试点建设工作,建成7个新型健身场地设施;完成8个乡镇多功能运动场地升级改造;组织开展向农村留守儿童送健身器材活动。

继续以“百万市民健身工程”和“农民体育幸福工程”两大综合性群体活动体系为抓手,着力抓好“元旦健身长跑”、“全民健身日”、“世界步行日”等引导性品牌群体活动;支持和鼓励各区打造符合地区、行业特点的健身品牌,广泛开展“体育进社区”活动;转变活动举办方式,大力支持协会和社会力量组织全民健身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开展各类群体活动达2000多项次,惠及健身群众达200多万人次,体育健身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健康生活方式。

八、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2016年,全市公共汽电车数量达9208辆,增幅9.7%;公共汽电车标准运营车数11465.2标台,增幅11.5%;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网长度10244.5公里,增幅6.1%;公交专用车道长度151.5公里,增幅11%。

随着,南京地铁轨道交通建设提速,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出行的利好。2016年,南京地铁实现客运量8.31亿人次,同比增长15.9%,比上年净增1.14亿人次。目前,我市共开通运营7条轨道交通路线,分别为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10号线一期、机场线、宁天线以及新开通的4号线,共139座车站,运营里程达258.75公里。7条线路纵贯南北、横越东西、双线过江、城乡互联,带动“一城三区”协同发展,初步形成中心城——主城30分钟、新城——主城45分钟、都市圈——主城1小时的生活圈。

九、残疾人保障制度不断建立,保障能力不断完善

2016年,南京市出台《南京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意见》和《关于我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管理办法》,全市进一步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对收入在9000元以下的贫困残疾人实施跟踪调查,摸清贫困残疾人情况。全市21239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每月130元护理补贴,6687名残疾人享受每月375元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8155名三、四级心智力障碍者每月获得300元生活补贴。积极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共新建了17家扶贫基地。继续推进残疾人保险全覆盖工作,建邺、鼓楼、栖霞、江宁、浦口、秦淮、雨花台区完成残疾人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全市投入补贴资金2110万元,为16553名残疾人购买基本养老、医疗保险。

(拟稿人:龚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