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护一江碧水,激荡澎湃绿能

15.11.2021  13:51

   南京把保护修复工作摆在压倒性位置,积极助力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 ——

   保护一江碧水,激荡澎湃绿能

定山城市客厅。南报融媒体记者 孙中元摄

  免费参观、公益讲解。

  这个周末,位于江心洲胜科国际水务中心的长江江豚科教中心又迎来预约小高峰。中心自去年开馆以来,一直秉持“守护江豚,推动长江大保护”的初心,致力于让更多人关注江豚和长江生态环境。

  而几年前,这家牵头创建特色研学示范基地的胜科水务,曾因向长江偷排污水被罚4.7亿元生态修复费。从“破坏者”成为“守护者”,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沿江企业在变,沿江城市保护长江的意识和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去年以来,南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强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

  近日的“断崖式”降温,让很多南京人感觉“一秒入冬”。家住板桥地区的弘阳广场员工杜女士,非常“担心”三桥湿地公园那片还没有来得及去拍照的格桑花。

  11月8日中午,她顶着寒风来到那片“花海”,虽然面积较盛花期有很大减少,但把镜头拉近点,场面还是“很让人满意的”。

  杜女士所说的三桥湿地公园修复工程,是2021年南京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百项提升工程”之一。

  行动计划提出,2021年我市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绿色转型为主线,以“百项提升工程”为引领,系统推进环境治理保护、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科学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力展现美丽古都水清岸美的高颜值,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补短板、锻长板、树样板。”“百项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市发改委(市长江办)不断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调研评估,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高水平——

  来自市水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底,全市域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22个地表水省考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28条入江支流、72个重点水功能区、84个市考断面水质达标率4项主要指标均实现100%。今年1—9月,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长江南京段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水环境质量连续保持全省第一。

  市绿化园林局表示,2021年,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监测、宣传、救护等各方面能力不断提升。5月份,保护区被中国动物学会授予“中国动物学会濒危动物保育示范基地”称号;9月份,“城市区域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综合监测及保护管理创新技术体系”项目获第十二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林业行业最高水平的科技奖,此次获奖是对我市保护区管理工作取得成绩的高度认可。

  农业面源污染,也是影响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农业农村局表示,2021年,我市持续推进沿江5公里化肥与化学农药“两减”示范带建设,整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着力提升水产健康养殖水平,助推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农村环境质量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我市还启动实施了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市所有持证渔船渔民均建档立卡,全部退出生产性捕捞。2021年各级投入财政资金500万元,向长江、石臼湖、固城湖放流经济物种、珍稀物种等各类土著苗种8659万尾(只),促进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

  此外,今年以来,全市渔政机构查办各类涉渔违法案件234起,罚款12.27万元,非法捕捞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62.4%,非法捕捞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打击非法捕捞专项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我市禁捕工作的经验做法得到认可。

  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换下酸洗车间的工装,穿上导游讲解的西装。

  梅钢工业旅游景区运营专员毛璟璇,今年9月份正式从一名钢铁生产者“转型”为一名钢铁文化传播者。

  “欢迎大家来到梅钢工业旅游区。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实地探访梅钢的‘金色炉台’,探究在‘红色梅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毛璟璇说,去年底,梅钢通过江苏省工业旅游区评审验收;今年5月份入选江苏省和南京市“走进党史教育基地,共建美好幸福家园”第一批精品研学线路及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前段时间,梅钢“钢铁文化长廊”又建成开放。“欢迎您到梅钢来旅游。我们将持续以4A级景区标准打造厂容厂貌,努力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更好地融入城市,成为美丽南京和江苏靓丽的工业名片。

  梅钢在转型升级,全市的产业底色也越来越绿、越来越新。

  据市工信局介绍,近年来,我市不断聚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市产业结构不断调轻调绿调优。

  这一年,我市围绕新医药与生命健康、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等8条产业链,深入实施市领导挂帅的产业链“链长制”,全面实施强链补链专项行动,推动产业链结链成群、集聚发展,八大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超过20%。

  这一年,我市聚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2021年,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两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首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正在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争创第三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这一年,我市建立产业链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加快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2021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这一年,我市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现代化,加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力度。2021年,新增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单位1家,同时,3家省级试点单位正在积极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这一年,我市还精准发力抓龙头,按照长江大保护要求,加快沿江重点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同时,深化国际国内产业交流合作,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循环畅通,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反映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历程的大型杂技剧目《桥·家》首演,串连两岸景点、一览大江风貌的“长江传奇”号游轮起航,被称为“最文艺”车站之一的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部分项目完成招标……

  今年以来,长江文化相关新闻一次次“刷屏”。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长江南京段文化内涵,不断推动长江文旅发展规划研究。2021年,他们组织编制完成了《长江经济带南京段长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概念规划》,目前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会,即将下发给各区。

  据介绍,《概念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全面梳理南京长江文化脉络,提炼文化特色,打响长江“文化旅游牌”;同时,对长江经济带南京段的文化内涵、发展定位、品牌定位、空间布局、文旅新业态、文旅产品、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实现长江经济带的文旅发展与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城乡发展相融合。

  重规划,更要重落实。去年以来,我市不断塑造滨江文旅发展新格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浦口老山生态旅游体验园(龙之谷)等项目建成开业;持续推进龙袍长江湿地公园、六合渡江胜利纪念公园、建邺华侨城欢乐滨江等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沿江景区和度假区的智慧景区建设,建成景区预约和客流监管系统,引导游客预约出行,文明出游。

  据介绍,下一步我市将挖掘长江文化内涵,做好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一方面加强文物保护,系统研究长江沿岸文物保护修缮工作,重点推进浦口火车站、下关大马路片区、江南水泥厂等重点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修缮利用工作,同时做好展示传承。推动列入2021年长江经济带“百项提升工程”的石头城遗址公园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大江奔流不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脚步不止。上月底,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了“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提出南京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做示范。

  未来五年,我市将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机制基本形成,环境质量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能源、土地、水等资源配置利用效率持续提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向碳达峰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南京经验。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健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