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172位江苏籍殉难官兵名录公布

24.03.2015  14:20

倪国鼎  南京方志办供图

  倪自强  本人供图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70多年前,面对侵华日军肆虐的铁蹄,我抗日将士不畏强暴、舍生忘死。一寸山河一寸血,悠悠70载,往事并不如烟。他们,永远不该被遗忘。 

  清明在即,现代快报、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南京方志办)合作推出“英魂祭·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寻访南京保卫战江苏籍殉难官兵”全媒体行动。 

  即日起,现代快报将连续寻访并报道有关南京保卫战江苏籍殉难官兵的抗战经历及家属的寻访故事,以祭奠抗日英魂,鼓舞后人勿忘国耻,永祷和平。 

   和我们一起探寻 

  殉难官兵事迹 

  向他们致敬 

  这些将士如今安葬在何处,他们的后人是谁,现在哪里,他们是否倾尽毕生,还未能寻得家人归?即日起,现代快报官方网站、微博、微信、视频等将全面报道,发起全媒体互动。 

  如果您知晓南京保卫战中江苏籍殉难官兵的抗战故事,认识他们的亲属后代,又或者您的家人出现在这份名单上,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82岁的倪自强没有想到,一个多年未了的心愿,有望不久后实现。1937年,南京保卫战的枪声响起,时任中校参谋的父亲倪国鼎主动请缨,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光华门。几天后,4岁的倪自强,在老家铜山,见到了用担架抬回来的父亲。当时还30岁不到的倪国鼎,壮烈牺牲。 

  几年前,倪自强试图为父亲申报追认烈士,但由于缺乏档案及佐证的史料,一直没有进展。近日,他接到南京市方志办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带来的消息令他心头一振:倪国鼎的名字出现在南京保卫战殉难将士档案中。众多史料相互印证,老兵倪国鼎的抗战经历渐渐清晰……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172位殉难官兵中,级别最高的名叫倪国鼎 

  主动请战,他用生命捍卫光华门 

  担架上的父亲 

  北国的牡丹江春寒料峭,3月中旬一个清冷的早晨,南京方志办一位工作人员的电话,打破了82岁的倪自强清净的生活。 

  “请问您是不是叫倪自强?您的父亲是不是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尘封70多年的记忆闸口突然开启,老人一时错愕,弄清了对方的来意后,开始缓缓地讲述:“我父亲倪国鼎生于1908年。原来是铜山县双沟镇的小学教师,当时国家动荡不安,军阀混战,爸爸就投笔从戎考上了军校。我5岁(实为4岁)时,我父亲在保卫南京战中壮烈牺牲,只有29岁……”倪自强慢慢打开话匣子,让电话这端的工作人员一阵欣喜,倪自强的讲述跟史料记载是基本吻合的,英雄的后代应该找到了。 

  出生于1933年的倪自强,如今已从牡丹江职工大学(现为牡丹江大学)退休多年,膝下子孙满堂。在他久远的记忆中,与父亲仅有的一次接触,便是诀别。 

  “爸爸被四个人用担架抬着回家的。那是1937年12月底,日本人已经攻占了南京。跟爸爸一起来的,还有一个人,是爸爸的通讯员,叫张东云。那时我还小,大人们怕吓着我,都拦着我,不让我上前。”倪自强向现代快报记者回忆这段往事时,声音微微颤抖。还原真实的倪国鼎 

  倪自强当时与母亲生活在徐州铜山县房村镇倪庄,父亲倪国鼎早年入私塾读书,太爷爷还是当地有名的中医。 

  倪国鼎是谁?去年12月,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南京方志办组织金陵科技学院大学生地方志志愿者,整理南京保卫战殉难将士档案名录。在志愿者筛选出的江苏籍殉难将士名录中,倪国鼎是个特殊的存在。 

  “他是南京保卫战中阵亡的江苏籍官兵中唯一一位团职军官,也是作战牺牲的江苏籍军官中职级最高的。”南京方志办史学研究者胡卓然告诉记者。 

  但是,史料中有关倪国鼎的记录支离破碎,想还原一个完整的倪国鼎形象,并不容易。 

  这时,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胡博走进了胡卓然的视野。此前,南京方志办特约胡博承担南京保卫战各知名烈士生平考证文章的撰写。 

  胡博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己在查阅1936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部铨叙厅编写的《陆海空军军官佐任官名簿》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同学录》时,发现了倪国鼎的信息。 

  倪国鼎,字任平,1909年10月26日(倪自强回忆称是1908年)出生于江苏省铜山县双沟镇,1926年10月考入中央陆军军校第六期炮兵科学习。1929年5月毕业后历任军校教导队少尉排长、教导团中尉排长、教导第1师上尉参谋、国民政府警卫第1师上尉参谋、第87师上尉参谋。1935年8月17日,倪国鼎被国民政府正式任官为陆军炮兵上尉。1936年8月调升第87师第261旅中校参谋(亦称旅参谋主任)。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