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传承59年列入省级非遗项目

01.12.2015  11:17

 

  你不知道的

  南京非遗6

  ▲竺小招的《莫愁女》剧照

  竺小招饰演《沙漠王子》中的伊丽公主

  ▲◣竺小招饰演《柳毅传书》中的柳毅

  

  只要提起“越剧十姐妹”,喜欢越剧的老戏迷肯定都知道,上世纪40年代,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十人,因反对旧戏班制度,筹建剧场和戏校,同台演出《山河恋》,轰动上海而得名,从此十姐妹名动全国,在各自所扮演的角色行当里自成一派,传承至今。其中,越剧小生流派“竺派”创始人竺水招,其清新脱俗、刚柔并济的“竺派艺术”在南京传承至今已有59年的历史。记者昨天从南京市越剧团获悉,“竺派艺术”作为传统戏剧,今年10月刚刚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交汇点记者程岚岚

  历史

  竺水招组建南京市越剧团

  把竺派艺术带到南京

  长于抒情、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的越剧,从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二大剧种,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考证,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等等,称呼众多。1925年9月17日,在上海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在《申报》上刊登广告时,第一次使用了“越剧”这个称呼。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开始称“越剧”,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越剧”这个称呼。

  作为越剧众多流派之一,由越剧艺术家竺水招创立的小生流派“竺派”,是越剧流派中唯一一个“生旦俱佳”的艺术流派。这与竺水招的艺术经历息息相关,因为她先是唱花旦,后是唱小生,而且两个行当都很擅长。竺水招的戏路非常宽广,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乃至老旦等行当都能应付自如。她唱花旦时,扮相俊美、表演细腻妩媚,唱腔甜润而柔糯,被戏迷赞誉为“越剧西施”;她唱小生后,表演清新脱俗,唱腔刚柔并济、韵味醇厚。

  业界认为,“竺派”艺术于感情沉中露洒脱,在韵味醇厚中含纯真,听来回味无穷,感人肺腑。在戏迷们看来,越剧流派的魅力在于艺术上的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即使同一个行当,演同一个剧目中的同一个人物,唱同一段唱腔,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也各有独创,使艺术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60多年前的冬天,上海云华越剧团来南京演出,团长竺水招洒脱飘逸的舞台风姿让南京人民惊叹钦佩。1956年春,竺水招率领云华越剧团到江苏演出时在南京落户,正式成立南京越剧团。从此,为南京越剧界带来了春的气息。后来竺水招穿起皂靴,唱起了小生,竺派艺术也由此诞生。竺水招的代表剧目有:《三看御妹》、《南冠草》、《文天祥》等,特别是《柳毅传书》名传四海,并有影片留世。

  现状

  竺派艺术虽未大红大紫

  却依然有忠实戏迷拥护

  遗憾的是,虽然竺水招的艺术成就非常高,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她去世得早,导致其竺派艺术未能像其他流派一样在全国大红大紫。尽管如此,喜欢竺派的戏迷,依然遍布全国。南京越剧团到哪演出,他们就追到哪里。从以前追着看竺水招的戏,到后来追着看竺水招女儿、越剧表演艺术家竺小招的戏;现在,戏迷们开始追着看竺小招弟子的戏……

  就像竺派艺术的传承一样,戏迷对竺派艺术的喜爱,也在一代代传承着。近日,新编越剧《莫愁女》在南京紫金大戏院上演,竺派弟子殷瑞芬饰演徐澄公子。一位特地从上海赶来南京看戏的老戏迷黄秀钟,在戏院无意中看到了该剧的特聘艺术指导竺小招,顿时显得非常激动。在请记者帮他与竺小招合影的同时,激动地对竺小招说:“我从小就跟着妈妈看戏。小时候是看的您母亲竺水招的戏,成年后是看您的戏,现在已经开始追着看您徒弟的戏啦!

  黄秀钟表示,现在竺水招退到幕后,想看她的戏可不容易。所以只要有竺水招的戏,都绝不错过。“今年竺老师在上海客串演出3场《舞台姐妹情》,虽然整部戏她只是作为配角在其中唱一小段,大概总共只有四五分钟的样子,我仍然高兴坏了,3场演出的票我都买了,而且都是880元/张,最好的位置!

  竺小招告诉记者,像黄秀钟这样喜欢竺派艺术的戏迷,虽然人数上不是特别占优势,却依然遍布全国,而且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很多戏迷都觉得我退出舞台的时间太早了,其实已经不早了,大戏我一直唱到58岁。戏迷有认人看戏的习惯,如果我还在舞台上唱戏,那么我的徒弟就出不来,没办法,我只有往后退,不然我妈妈竺派艺术的传承,就会受到影响。

  传承

  正在恢复经典剧目,

  为申请全国非遗项目做准备

  作为越剧“十姐妹”中,唯一一个子女继承衣钵的,竺小招特别自豪。“我从小跟在我妈妈身边看她表演,耳濡目染。戏校学出来,1962年进剧团后,又得到我妈妈的亲身传授,更要把竺派艺术的精华传承下去。”竺小招表示,竺派艺术的传承,其实并不容易。“竺派的唱腔,嗓音条件要求比较高。因为我妈妈嗓音条件特好,所以调子很高,别人学起来有困难。往往在亮度和高度上,达不到竺派的这个标准。

  为了便于传承,竺小招已经在想办法。在最近录歌带的时候,她把音调稍微降了一点,希望藉此能让更多的人唱竺派。“戏曲必须要有人唱,才能传承下去。”竺小招说。现在,竺小招已经收了5个徒弟,其中有4个在南京市越剧团,有一个在浙江宁波小百花越剧二团。“如果有缘的话,我还希望能招收更多的徒弟,来传承我妈妈的竺派艺术。

  现在,越剧的竺派艺术已经成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明年,我们将为越剧竺派艺术的全国非遗申请做准备。”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杨庆锦告诉记者,1990年进团的他,早在2008年做该越剧团副团长,分管业务的时候就有了推进竺派艺术传承、向市里申请非遗的想法。但由于竺水招去世得早,现存的影像资料、视频资料等等非常少,导致在准备材料上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我们除了去浙江越剧馆、上海越剧研究所搜集资料外,也多亏了热情的戏迷,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和唱段。”杨庆锦由衷感谢道。

  据悉,现在南京市越剧团正在下力气恢复以前的经典剧目,计划明年复排这些经典的剧目和唱段,并邀请业界专家召开竺派艺术研讨会,总结竺派艺术的特点并出书。“一方面便于戏迷了解竺派艺术、学唱竺派,一方面也是为申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准备。

编辑: 吴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