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以“四型”发展推进重点区域联防体系建设

21.01.2016  10:16

  南京新街口商贸圈号称“中华第一商圈”,1平方公里范围内云集多家超大型商业综合体、超高层建筑,2条地下轨道交通主线贯穿其中,客运、办公、商业流融汇交织,日均人流量逾百万,历来是火灾防控重点难点所在。南京市消防支队和圈内企业苦思破题之策,打造“紧密型、常态型、实战型、科技型”联防体系,以新型社会组织发展填补政府消防力量不足,运用综合治理手段引导社会单位精确落实主体责任。目前,全市以此为蓝本建成区域联防组织31个,涵盖527家企业,取得阶段性成效。

  构建紧密型团队

  在南京市商务局、新街口地区管理办等部门支持下,南京市商业消防协会牵头22家重点商贸企业组建全市首个区域联防组织,覆盖整个新街口商圈。按主任、片区、成员企业、经营商户搭建4级组织框架,实施自治管理。主任由协会秘书长兼任,专职主持日常工作,2名副主任每2年换届选举产生,协助开展管理;以城市干道为界划分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各片区推选1名片长;各商业经营户、其他承租户列入所在建筑内部联防体系。组建11名行业专家为骨干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片区企业开展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撑。企业联防自治工作分别列入地区和行业管理范畴,新街口地区管理办将其计入商企城市管理综合积分,商务部门将其列入行业征信,消防部门以此为参考调整监督检查频次。

  实施常态型运作

  以互查促自查,企业每日1次重点部位、商户自查;片区每周抽查1次企业自查记录,重点核对真实、准确性,每月对片区内单位联防交叉检查1遍;联防办每季度、重大节日活动前组织片区间互查,通报互查结果。对互查发现的一般性问题,统一下发隐患提示告知单,根据整改时限节点组织跟踪复查;对情节严重的问题,在告知企业的同时,及时移交消防部门处理。以会商促自律,片区每2周、联防办每月碰头1次,分别由片长、主任讲评各单位联防情况,部署工作。每次会议安排1家单位做“四个能力”建设工作发言,组织成员赴现场评定各环节流程。以服务促交流,将服务企业安全需求、提升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拓展信息传播、管理培训等功能。开设微信、QQ、飞信群,为联防联治工作提供信息交流、互通有无的平台。开办商贸企业消防管理人集中培训班,填补商业消防职业教育空白。以考评促落实,以成员企业公约形式,厘清联防组织内部职责,按照“年度有计划、专项行动有任务、节日安保有目标”要求,列出任务清单,结合联防工作实效,推行日常积分、重点赋分、事故扣分,推行商圈企业消防安全“五星”等级评定制度,有效解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实问题。

  磨练实战型体系

  以微型消防站建设为契机,优化以超短波民用电台、微信为手段的通信调度手段,完善企业消防救援力量,通过地下通道、外部道路形成“1、3、5”立体灭火救援圈。其中,10栋超高层地标建筑、7家大型商场组建15人以上的微型专职消防站。企业发生火情,现场义务消防员1分钟实施处置,微型专职队3分钟到场,确保“小火不出店”。5个片区按就近原则划定为5个战区,直线救援控制在200米范围内。每月组织开展1次相邻建筑内部熟悉,每季度开展1次联动演练。片区内单位发生险情后,5分钟内调度片区3支以上联勤队伍到场处置,确保“中火不出片”。与辖区消防中队建立紧密对接机制,定期邀请中队官兵指导开展灭火救援技战术训练,共同开展重点场所联动处置演练。2015年8月29日,联防区域内大洋百货外立面火灾后,3支微型专职队5分钟内到场协助处置,最大限度降低了火灾影响和损失。

  开拓科技型管理

  引入“消管通”操作系统,在消防设施、疏散通道、配电间、锅炉房等防火巡查部位设置二维码标签,巡查人员通过扫码形式捆绑地理位置,上传检查信息、隐患图片至APP管理终端,实现“四定”(即定位,捆绑消防重点部位、设备和重点事项;定时,确定检查时间,自动提醒;定人,确定实施人员;定事,确定工作事项)。系统数据与商业消防协会官网实现对接,联防办及企业管理层可以实时查阅完整的消防检查管理流程。通过区域内警情研判,在防控重点上积极试点推广自动化管理装置,在东片区制定片区企业准入标准,所属餐饮单位全部安装自动厨房灭火装置,切实压降火灾发生空间;在西片区推行行人通道电磁门吸装置,以物防手段解决管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