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南京人均期望寿命82岁 脑血管病死亡最多

27.06.2015  12:14

  26日,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2014年南京市户籍人口死亡统计。南京市2014年人均期望寿命为82.17岁,男性为80.19岁,女性为84.28岁。和2013年一样,系统疾病中前3位死因依然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而“单独两孩”政策的出台,使2014年南京出生人口多生了1万5千多,也是本世纪以来新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

  南京市2014年 系统疾病前十位死因

  1 循环系统疾病

  2 肿瘤

  3 呼吸系统疾病

  4 损伤和中毒

  5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

  6 消化系统疾病

  7 神经系统疾病

  8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9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0 精神障碍疾病

  南京市2014年 单病种前十位死因

  1 脑血管病

  2 肺癌

  3 胃癌

  4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5 其他冠心病

  6 急性心肌梗死

  7 肝癌

  8 食管癌

  9 糖尿病

  10 其他心脏病

  南京人期望寿命超82岁

  【关于“”】

  南京市2014年人均期望寿命为82.17岁,男性为80.19岁,女性为84.28岁。

  期望寿命,是指在现阶段每个人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活到的年龄。它是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的情况计算后得出的,指的是现在出生的婴儿,将来预期能活多少岁。

  2014年是传说中的“金马年”,加上“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马宝宝”的增幅比想象中还要惊人。南京市计生部门原先预计,2014年南京出生人口大概在7.1万,但实际上,2014年南京全年出生79692人。

  记者了解到,2013年,南京全年出生数6.39万人;2012年龙年,65575人;再往前数的一个生育高峰是2008年,那年南京诞生了50335个“奥运宝宝”。南京2014年比2013年生育人口数增加幅度超过20%。不仅是近十年来生育人口最多的一年,也是本世纪以来出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出现了三次出生高峰,分别是1949-1957年,1962-1970年,1981-1990年。现在正处于第四次高峰。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南京医疗机构可接受的接产能力为9万人左右。随着出生人口增加,高龄产妇、高危妊娠增多,必然给母婴保健和助产服务带来压力和挑战。南京将在三年内新增床位1000张,满足产科需求。

  第一“杀手”不是肿瘤,是脑血管病

  【关于“”】

  2014年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率为588.72/10万,全年死亡37840人。前十位死因顺位与2013年一致,依然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其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的83.98%。男性和女性首位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即心脑血管疾病),具体到单个疾病死亡谱,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脑血管病、肺癌、胃癌。其中以脑梗塞、脑出血为主的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的23.2%。也就是说,南京差不多每4人死亡就有1人死于脑血管病。

  首位死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为236.20/10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44%,占全部死亡的40.12%。 其中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36.55/10万,占全部死亡的23.20%。

  第二位死因肿瘤死亡率为191.63/10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68%。恶性肿瘤死亡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肺癌死亡占肿瘤死亡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第三位死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6.60/10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41%,占全部死亡的11.31%。其中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第四位死因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为29.34/10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77%,占全部死亡的4.98%。交通事故、跌落、自杀和溺水是造成意外死亡的主要外因。

  第五位死因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死亡率为16.31/10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62%,占全部死亡的2.77%。

  在导致死亡的疾病当中,大多数都是慢性疾病。最典型的,就是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糖尿病)死亡率的上升。

  解放军454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爱萍说,有人觉得糖尿病就是个慢性病,没啥可怕,其实不然,“糖尿病是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数据显示,春冬季节的死亡数要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其中1月、12月死亡人数最多,达到4055人、3389人,占全年死亡构成的11.01%和9.20%。随后死亡数呈下降趋势,6月份死亡人数最少,为2693人,仅占全年总死亡数的7.31%。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