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不少养老院入住率仅有5成

05.03.2016  09:06

  

  秦淮区秦虹康乐汇家庭服务中心里,八一医院的医生们在为老人们义诊。资料图片

  上有老下有小是不少中年人群的现状,这一群体里,一方面小两口要忙事业养家糊口,家中小孩又需要照顾,如果再遇上双方父母有个病患,搁谁身上都头疼。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南京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130万,简单地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老年人。因此,对于居民养老早已经不是家庭现象,而是一个社会问题。记者连日调查了解到,无论是政府推行的居家、社会化养老方式,不同的家庭甚至老年人自己也看法各异。调查中还发现,面对实际需求巨大的养老市场,虽然近年来新开的不少,但关张的也多,而且整体入住率只有5成左右。

  老人宁愿租房也不去养老院

  【现状】

  这两天,家住龙江的张先生用自己的话来说是忙翻了,不仅自己,连老婆和三个姊妹一共8口人,已经为老父亲养老的事忙活一个多星期了。在外人看来,张先生的父亲是基层退休的老干部,待遇好工资高,几个子女事业有成,对老人也很孝顺,十足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

  早几年,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自老伴过世,张先生的父亲一直沿用在4个子女家里轮流养老的方式,三个月一轮,刚好一年过去。不想就在年后,作为大儿子的张先生的爱人身患疾病住院,几个姊妹家里不是添孙辈就是需要到外地照顾子女小孩。面对突发情况,作为长子的张先生和弟弟妹妹们碰了个头,商量着能否让老父亲暂时去养老院住住,所有费用姊妹平摊,并规定每周轮流去养老院探望,并带父亲出来散心。没想到,当大家聚会吃饭提及此事并征询老父亲意见时,已经快90岁但行动如常的父亲不仅拍了桌子还流了泪。认为大家是想把自己往外赶,去住养老院是丢家里的脸。最终弄得一顿饭全家吃得不开心不说,姊妹四个还连连向老父亲赔不是。

  最终妥协的结果是在张先生现居住地附近租一套房子,另请保姆做饭,晚上子女轮流过来陪。“租大了不划算,小的不是没有电梯就是环境不好,这两天跑中介,看房子,大家腿都快跑断了。”张先生私下和姊妹们抱怨说,是不是人老了都固执,去养老院真背骂名的话,我们都不怕老爷子怕什么,再说又不是常住。要说老爷子不通情理也不对,像这次租房所有费用他要求自己出,说是不给子女增加负担。

  不缺吃喝缺精神慰藉

  “我外公95岁,2013年中风后一直是五个子女照顾着,每天有人在那儿伺候两个老人,快两年半了,其实主要还是需要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有人陪伴。”说到养老,记者的邻居萌萌妈表示,在他们家,从来就没有过让老人去养老院之类的想法,可能也是因为家里人多照顾得过来,“中国人的固有观念嘛,养儿防老,老人家养了我们一辈子,如今也是到了我们尽孝道赡养他们的时候了,能不离开身边就不要离开身边了。

  “送父亲去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我也是迫不得已。”秦虹小区的铁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当时老人家已经是属于全失能的状态,我们子女都有工作,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了,真的是没办法了,而且当时为了挑一家好一点的养老院我在全市跑了好多家。”据铁女士介绍,现在的养老院费用也不便宜,她父亲住的这家医养结合的每个月四千多块钱,她说前段时间看下来,一个月一万元以上的养老院才真的能让子女稍微放心点,老人们也能在一起开心地玩,活动也组织得多,就是经济上有点负担不起。“就这样,我们基本上每个星期还要去送几次饭,不是说在养老院吃得不好,就是身为子女还是不放心的,希望父母吃得好一点。

  不仅如此,可能是这次张罗前后走访了多家养老院,铁女士发现,不少养老院的入住率并不高,或许是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自己养着父母。不仅如此,就是作为老人自己,住不住养老院也是件挺矛盾的事情,刘女士说,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家里是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女儿嫁到了外地,但早就跟孩子说了,如果自己老了就去养老院,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不过女儿并不同意。据悉,现在普通养老院已经无法达到需求,这里说的需求不仅仅是功能上的,譬如治疗养护等等,还有许多人性化环境方面的,比如精神方面的需求,一般养老院很难满足。所以很多时候,老人们间聊天甚至会把子女一周、一月看自己几次作为炫耀的内容之一。

  居家养老看上去很美

  【分析】

  这两年,有关居家养老的方式被广泛推广。在不少市民看来,就是在社区里建个“托老所”,老人们通过社区里集中建立的食堂、医疗设施、娱乐设施,在一起安度晚年,“放学”了就各自回家,由家人照顾,既能减轻年轻人工作繁忙无暇为老人做饭和陪伴老人休闲消遣的负担,又能让老人们有伴玩有事做,吃好玩好。对于那些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则通过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来解决问题。

  “在我们业内看来,对于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而言,不存在养老问题,因为身边大部分事情都能自己解决,甚至可以方便自由出行。”位于雨花台区一所民办养老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居家养老实际主要还是针对半自理、需要全护的老人推出的。因为这部分人要么独居,要么和子女一起住,但子女没有精力照顾,老人又不愿意或住不进养老院。所以需要先解决养老住所的问题,后续的需求通过政府购买、社区上门等方式辅助解决,但这方面有关医疗服务的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式,而这也是半自理和全护老人最需要的。“目前大家所看到的居家养老更像是过去的老年活动室,现在发展到可以提供餐食了。

  南京市社会福利院的孟延书院长也告诉记者,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社会养老,从她接触的众多各类老年人来看,物质方面的需求真到了半自理、全护的阶段反而不会有太多要求,这时候反倒是精神、医疗方面的需求更多。这一点在目前的养老体系和人力架构下,很难去满足。

  同是养老院冰火两重天

  【调查】

  截至去年年底,南京正常运营的养老机构达到280余家,但开开关关一直没停过。远近不是问题,关键是养老院相关的配套是否跟得上。一份未公开的调查数据显示,南京不少养老院入住率不足5成,超过半数民办养老院亏损。在个别公办养老院,入住率甚至只有10%。

  位于浦口区点将台的南京市社会福利院是公办养老机构里各方面条件不错、价格又不高的代表。经过多次扩建,福利院的总床位数已由最初的660个增加到1460个。对于照顾的对象,也从最初的自理到全护都接,到现在能自理的基本不收。据福利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抛开较完备的娱乐休闲、医疗设施,目前该院半自理老人除去餐费,护理和床位费一月只有1500元左右,餐费也是三档自选,每月总花费2000多元就全部搞定了,性价比很高。这也造成福利院长期需要排队入院的现实问题。

  部分条件较好的公办福利院情况大多类似,但不少民办福利院又是另一番景象。首先是养老环境、娱乐设施投入受到限制;其次是医疗护理方面,虽然多和社区医疗、综合医院定点结对、定期巡诊,但对于一些应急病症还是很不方便。在五塘广场附近开办养老院的刘女士告诉记者,目前自己养老院的入住率并不高,老人换人十分频繁,有的住几天就要换地方。

  不过也有少数民办养老院做得不错。在秦淮区双桥新村院内,一家欢乐时光老年公寓光本小区的老人就有十几个,此外,附近的秦虹小区等,家里人都愿意将失能、半失能的老人送到这里来照顾。养老院经营者解定兰表示,之所以受欢迎还是和秦淮区的“医养融合”试点分不开,她自己就是“医养融合”的第一发明人。所谓“医养融合”,就是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院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为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定期巡诊。

  记者李晓婕杨静陈彦

编辑: 吴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