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里追寻 “南京上空第一位苏联烈士”终于找到了

08.05.2015  08:23

烈士故乡的人文历史博物馆。

涅日丹诺夫前往南京作战前拍下的照片。

龙虎网讯 5月7日,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及“2000多名苏联飞行员参加了援华志愿飞行队,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近日,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也发布,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于1937年11月22日在南京打响首战,首位在空战中牺牲烈士是24岁苏联空军中尉涅日丹诺夫·尼古拉·尼基福罗维奇(本报5月6日A6版曾作报道)。昨日,跨越70多年、7000多公里的时空距离,位于南京的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与现居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的留学生“中俄携手”,在烈士的家乡首次发现了烈士的完整档案。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成岗 文/摄

南京寻访陷僵局

涅日丹诺夫的真容 在国内始终是个谜

78年前,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驾机来华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日,但援华首战在何时何地打响却一直是个谜;78年后,通过对多国历史文献等史料的梳理,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披露: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在南京上空打响首战的日期是1937年11月22日,而首位牺牲的烈士是24岁的苏联空军中尉涅日丹诺夫·尼古拉·尼基福罗维奇。“关于涅日丹诺夫的资料非常少,最近的一份资料,是1989年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给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致函,列出6名1937年在南京阵亡的志愿飞行员名单。其中,最早牺牲的则是涅日丹诺夫,1913年出生在伊尔比特地区,1937年11月22日在南京空战中阵亡。”南京市档案馆副馆长王菡告诉记者。

记者前往位于南京王家湾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查询时获悉,涅日丹诺夫的名字确实已经刻在烈士纪念碑上。“涅日丹诺夫·尼古拉·尼基福罗维奇中尉 1913年生于乌拉尔州伊尔比茨克区伊尔比特市 1937年11月22日南京。”这是有关于烈士仅有的资料,它提供了烈士的家乡,年龄等信息,但也仅此而已,烈士是什么人,他有着什么样的家庭,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此前,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人员胡卓然考证苏联援华首战日期的同时,也对首位阵亡烈士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寻访,但遗憾的是,由于俄罗斯查询烈士的档案需要直系亲属,寻找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万里之外传佳音

南京连线伊尔比特,博物馆里终得真迹

那么,涅日丹诺夫的家乡,是否会有他的资料呢?记者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俄罗斯。俄罗斯当地专家告诉记者,伊尔比特市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东部的一个城市,位于尼察河畔。为此,记者越洋致电叶卡捷琳堡,找到了当地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两位留学生小姜、小乔,请他们与记者一起连线寻访。

我们需要寻找到这位英雄飞行员。”昨天中午,两位中国留学生驱车4小时,抵达了伊尔比特市,他们第一站就来到伊尔比特市户籍管理处,按常理,作为这个城市的居民,只要找到户籍档案,就能查到他的个人信息以及相关资料。当户籍管理处的女性工作人员安娜得知这是遥远中国来的查询时,十分热情地帮助两位留学生,并愿意帮助查询,但也友情提醒:“没法保证能有什么结果,因为毕竟是1913年时期的人,经历了沙俄、苏联、俄罗斯3个时代。

在经过一个小时的查询后,安娜非常抱歉地告知两位中国留学生:“查无此人,更没有亲戚的联系方式。”两位留学生又来到了政府、文史等多个部门询问,但不少人告诉他们,当年苏联援华,由于不想与日军正面冲突,很多人使用的都是假名,甚至有飞行员将姓名改为“”,因此不一定能够找到1913年出生的涅日丹诺夫。

寻访工作似乎陷入山穷水尽。但此时,终究烈士与中国有缘,户籍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又告知两位留学生,他们再三核实到一条线索,户籍处以前曾经拥有过一批阵亡烈士资料,但这些资料已经转交给当地的博物馆了,两位中国留学生再次驱车赶往位于基洛夫大街50号的伊尔比特人文历史博物馆。

感谢来自东方的你们,给我们带来了关于英雄的最新资料与信息!中俄友谊万岁!”跨进伊尔比特人文历史博物馆,馆长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看完两位留学生带来的资料,笑容堆满了这位俄罗斯专家的脸庞。这座博物馆始建于1883年,数十年前,博物馆接收了户籍处的一批烈士资料,而在资料中,就有一份特殊的档案夹,档案夹上,俄文名赫然纸上:涅日丹诺夫·尼古拉·尼基福罗维奇。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