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年计划借助“互联网+”走农业致富新路

11.11.2015  10:06

  近日,南京市制订了“2015—2017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七大目标”,包括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推广水平有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等,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农业现代化目标方向一致。


  “三年行动计划”亮点:到2017年,南京市生物农业产值要达到400亿元;每年培育1.5万名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推广先进技术,合计农民每亩增收40元以上,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5万元,年均增长10%左右;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过175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超过52亿元……


  “为实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南京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南京市拟定了十一条具体路径。”南京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如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菜篮子产品供给水平;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等。


  据介绍,南京市统计局近期发布了“2014年南京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统计监测报告”,对照《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南京市农业基本现代化总得分目前为84.02分,仅次于苏州、无锡,居全省第三。参加监测的南京市5个郊区,全部进入全省区县第一方阵。


  为补足短板,南京正在实施一系列举措,包括持续推进机制创新,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加强基层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等。


  南京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12月初,南京市将召开互联网+农业推进会,结合南京实际,把中央对农业现代化的最新要求落到实处。


  南京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具体路径是,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建市级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湖熟、竹镇建智慧农业分中心,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管理、服务和交易平台。为帮助农民走好上网致富路,南京还将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健全覆盖农产品田头预冷、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冷链物流网络,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电子商务示范村、示范镇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