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来锡邀泥人“进宫”

08.11.2014  18:59

  中国江苏网11月8日讯:他曾是原国家文物局局长,也是现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他对故宫馆藏珍宝了然于胸,也对无锡文化遗产类型了如指掌。昨天,单霁翔来锡“晒宝”,亮一亮故宫馆藏宝贝的家底。这位学者型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自然要聊一聊文化保护的“无锡话题”。

  大运河成功申遗,无锡弥补世遗空白。从申遗时代跨入世遗时间,大运河无锡段如何展示自己的“世遗气质”?单霁翔的回答简单又具体:做好六大保护工作,寻找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这位故宫博物院院长,热忱邀请无锡泥人“进宫”,以实现故宫与无锡文化的南北互动。

  老街:活着并有特色才是好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惠山古镇,两条老街沿着运河南北呼应。汩汩流淌的运河,便把江南的市井风情、工商文化、祠堂文化,串了起来。

  两条老街,先后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行列,无锡也因此成为全省唯一一座拥有两条“”字号老街的城市。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为这两条老街挂了牌。

  时隔数年,再看两条无锡老街,单霁翔评价比较中肯:基本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在二期保护中,注重老民居与沿河人家生活方式的保护。他说,人文气息才是老街的生命力。

  运河:做好六件事彰显世遗风范故宫文物失窃、损毁接连发生后,临危受命的单霁翔以“周一闭馆整修、门票分时定价、推出萌萌哒纪念品”等一系列举措,为一度失分的故宫管理挽回不少分数。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能否找到一个平衡点?单霁翔在故宫推行的一系列举措,说明“事在人为”。大运河成功申遗,无锡段如何借力?单霁翔在锡“话说运河”,给出六点建议:“注重运河水体、水系保护,沿河段切忌房地产开发;保护古老建筑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老菜场、老字号等民间遗产;从文物单体保护向线型文化遗产保护转变,注重线段保护;保护古代的遗产,更要注重当代文化的创造,让人看到不断生长的运河;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相结合,呈现居民的生活气息,是活着的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使其成为非遗展示窗口。

  单霁翔认为,大运河无锡段要以世遗的标准、而不是申遗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体现世遗的风范。

  文保:无锡泥人可“进宫”办展“我想说说,故宫文化与无锡文化实现南北互动的事。”单霁翔说,故宫的藏品,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大部分是通过运河进入故宫的,与无锡相关的也有不少。如能实现两地文化的互动与呼应,可让故宫珍品更多地为人所了解,而富有无锡特色的艺术品“进宫”办展,也能让无锡文化为更多人知晓。

  据单霁翔介绍,苏州、扬州已各自与故宫合作,前者与故宫合作出版“唐寅书画全集”,后者与故宫合办“扬州八怪”真迹返乡展,社会反响很好。他说,无锡的泥人很不错,完全可以“进宫”办展;故宫馆藏中与无锡有关的艺术珍品,也可以返乡展示。

  此外,对于中国文保无锡论坛,单院长也给出了建议:“无锡论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调动民间力量,靠政府一管到底是行不通的。有生命力的论坛,必须是充满个性的。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