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高血压要高度重视

01.02.2016  09:42

  

  钱春发:主任医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二十余年,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类型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及危重疑难杂症的诊治及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事心脏介入工作二十年,擅长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置入术,临时及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安置术。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血压有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分,有些人把收缩压高说成“上面高”,舒张压高说成“下面高”。不少读者在来信中会提到自己每次在量血压时都是“上面高”而“下面正常”。或者“下面高”而“上面正常”,不知道如何用药为好。针对这些问题,本期名家访谈,我们专访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钱春发主任医师。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由动脉硬化引起

  医学上把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正常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一个特殊类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就是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只有高压高,低压不高的高血压。

  钱春发说,此现象多发生于老年病人,特点是收缩压大于180mmHg,而舒张压尚在正常范围,压差增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由动脉硬化引起,动脉的硬化程度与压差成正比,也就是说,动脉硬化程度越高,压差越大。因此,收缩压高而舒张压在正常范围(小于90mmHg),反而给降压治疗增加了难度,容易在降低收缩压的同时,也降低了舒张压。

  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人们的认识在逐渐地发生着变化。最早,人们认为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主要与舒张压升高有关,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医生们的治疗和研究都致力于如何降低舒张压。甚至有一种误解,认为老年人的收缩压增高是随年龄增高的一种生理性改变。

  在20世纪90年代,明确将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列为血压诊断的标准,人们第一次将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作为降压目标,并明确指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等的独立危险因素。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5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升高更危险,同时也更难以控制。在治疗中,多数老年病人的收缩压达标时,舒张压也会达标。临床试验证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可使脑卒中事件减少33%,冠心病减少23%。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标准是收缩压降到140毫米汞柱以下,最理想的是低于120毫米汞柱,这样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心脑血管。

  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仍不容忽视,因为随着病程延长,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可以转变为经典性高血压。甚至向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展。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老化,预后就较差。因此在早期进行治疗,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血压单纯“上面高”,首选钙离子拮抗剂

  钱春发说,由于收缩压控制困难,容易大幅波动,临床上常需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排除用药禁忌,可首选钙离子拮抗剂或利尿剂。试验证实,它们在降低收缩压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发生。选用钙离子拮抗剂以长效制剂为宜,可24小时平稳降压,如拜新同、洛活喜、波依定和尼索地平。另外,噻嗪类利尿剂等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但伴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痛风患者禁用。收缩压的控制一般较困难,需联合用药,在单一钙离子拮抗剂不能使血压达标时,可考虑加用其他药物。合并有心肌梗死、心绞痛或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用药应掌握血压的波动规律、合并症情况及其他危险因素。先选用单一抗高血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不要急剧降压,以免给脑、心、肾带来不利影响,尤其对老年人更要特别注意。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压监测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及其剂量,不可盲目滥用,以免引起意外后果。

  血压单纯“下面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是指人体在标准状态下测量的收缩压<140毫米汞柱,但是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占全部原发性高血压的10%~15%,在中青年的发生率较高,好发年龄为35~49岁。近年来一些大型临床研究发现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同样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中青年人一旦患上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治疗,否则可能会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

  但是,如舒张压小于95毫米汞柱,可以首先采用非药物治疗,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做到生活规律,作息有时,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三餐宜清淡,低盐、少油腻,忌烟酒;每周规律地有氧运动,运动种类以中等量的有氧运动最佳,尽量避免无氧剧烈运动。如果舒张压大于95毫米汞柱,特别是有症状者,就要开始药物治疗。中青年单纯舒张压患者体内肾素水平常常较高,多伴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应首选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或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患者该服用哪一种药或如何联合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具体病情酌情合理选配降压药,坚持规范性治疗,将血压降到小于120/80毫米汞柱的理想血压水平。

  通讯员杨璞记者戚在兵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