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专家提醒:别让中风夺走英年

22.10.2014  15:09

  新华报业网讯  “最新的调查显示,4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将近1/4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房颤,房颤患者罹患中风的风险是无房颤者的5倍,所以要把预防中风作为首要大事!”20日,曾任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老年科主任的曹克将教授说,每年的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重视中年人的中风风险。

  “有的中风是由房颤引起的,当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而瘀滞在心房内,会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脑部供血,导致中风发生。”曹克将说,“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房颤导致的中风比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更加可怕,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

  据调查,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所以,得了房颤一定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中风发生的风险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抗凝治疗是降低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死亡率的直接措施,也是房颤患者的首要治疗策略。

  我国是房颤第一大国,约有800万~1200万房颤患者,超过欧美国家患者总和,但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使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的比率却远远低于欧洲国家,发病人数多,抗凝药使用率低。“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曹克将教授背出了一句口诀,“如果发现言语含糊、两边面部表情不对称、两个手臂平举10秒钟一侧手臂不能坚持这三个症状中的一个,就应毫不迟疑地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往具有脑梗急救能力的医院。”另外,改变生活方式对于房颤患者预防中风也会有帮助。本报记者葛灵丹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