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记录工地近千只蚕展现艺术 南艺学子毕业展温情中有温度

26.05.2015  15:50


  中国江苏网5月26日讯(记者 郭蓓)今天上午,“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在南艺美术馆开幕。来自设计学院的400多位毕业生在80多位导师的指导下,呈现了一千多件毕业作品。

  此次作品展主题为“实验-交叉”。同学们结合专业又走出专业,带来了一场轻松且有看点,温情中蕴含温度的毕业设计展。

  【吸睛】雾蒙蒙的流线型建筑

  “哇,这是什么呀,雾气腾腾的像仙境”,展览现场的一幅作品吸引了同学们关注。设计者之一的朱惠权告诉记者,这种雾蒙蒙的效果其实是由干冰制造的。此外,整个建筑主体区别于传统的四方形式,运用了循环的流线以及8字形概念给予充实,力图表现出微空间,微建筑内的区域划分。整幅作品设计借用了苏州园林一步一景概念,将景区与景象进行了高度融合。

  【震撼】72小时的工地记录

  一本厚厚的采访体验笔记,一册黑白映画的毕业设计展本,这个名为“72小时—一个工地的生态记录”的作品,将视角给予了农民工。作者之一的代思宇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认识接触了很多农民。毕业季,她和团队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以时间为轴线,通过接触南京某楼盘建筑队中的老夫妻、单身汉、90后等五类群体,让毕业题材增添了份平实之余,更彰显了震撼力。“我更多的展现了民工的乐观和笑容”代思宇也希望借助这样的写实作品,让更多人真正走进民工,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感受他们的真实纯朴。

  【奇妙】近千只蚕传递艺术“声音”

  蚕宝宝也走上了毕业设计,你可别不信。纺织学院郑良的设计正是以它们为“主人公”。更让人惊叹的是,足足有近千只。这幅名为“蝉联茧绪”的作品,从蚕宝宝的养殖,到培育,都让郑良花了大心思。采访中记者得知,因为从小爱养蚕,郑良在毕业设计时一直想能融入这样的爱好。“孵卵用了一个月,吐丝用了15天”,因为后期桑叶的断供,郑良不得不网购了一部分。最终呈现出这样的作品,他表示更愿意通过各种媒介阐述当代艺术的魅力。 据悉,此次毕业设计展的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参加已于上个月启动的第二届紫金文化创意大赛大奖的角逐。本届大赛面向两岸四地征集优秀文化创意设计作品,投稿截止时间为7月30日,8月初至9月底完成评审,10月举行颁奖典礼暨优秀作品展。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