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新闻,标注江苏五年发展新高度

23.01.2016  11:11

  —— “十二五”期间江苏年度十大新闻回望  

  近日,2015年江苏省十大新闻揭晓,这是我省第12年评选“年度十大新闻”。回望“十二五”走过的这五年,回望这五年评选、推出的“十大新闻”,这些新闻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民生、文化……每一项成绩都是江苏人交给历史的精彩答卷;每一条新闻的背后,都是江苏人科学发展的铿锵脚步。如今,“十三五”大幕已经开启,我们再次回顾“十二五”期间的“年度新闻”,期待这些带着热度与高度的年度新闻,能为“十三五”传输持续发展动力。

  江苏发展,一直备受中央关注

  梳理这五年的“十大新闻”可以发现,江苏的发展一直在中央的高度关心与指示之下进行:

  ——“深入贯彻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新要求,以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2011年);

  ——“江苏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确保在全国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12年);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审议,希望江苏按照‘两个率先’要求,在新起跑线上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2013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要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省委召开全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重大部署”(2014年);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个迈上新台阶’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2015年)。

  上述五条新闻中,除2014年的这条新闻排列在当年“十大新闻”第二条(头条是“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在南京举行……”)外,其余各条均为各年度“十大新闻”头条。

  要么是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团审议时对江苏工作提出新要求,要么是总书记到江苏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这些要求和讲话精神,都为江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江苏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定位。

  正如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颢瀚教授所说:这些新闻都是“十二五”期间江苏新闻中最大的亮点。江苏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目标,既和十八大精神高度契合,也符合江苏率先发展的实际。推进13亿人口大国的现代化,必须有地区先行探路。改革开放30多年,江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江苏成为全国发展的“探路者”。

  事实上,江苏没有辜负党中央的殷殷嘱托。从2011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到2015年的“GDP预计达7万亿元”,五年来,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连迈三个大台阶,人均GDP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为开启“十三五”发展大幕奠定了雄厚的发展基础。

  民生新闻,折射幸福指数提升

  “城乡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全省超额完成保障房建设目标”;

  “年收入4000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实现全面脱贫”……

  在每年评出的年度“十大新闻”中,民生新闻特别引人瞩目。记者注意到,在过去五年中,三年(即2011、2012、2015年)都有民生保障类新闻“上榜”。而未有直接的民生保障类新闻上榜的2013、2014年度,也有“首次划定生态红线”、“宁杭高铁开通”、“铁路覆盖13市”等紧密关切群众生活环境和出行的新闻入选。

  民生幸福,是检验改革和发展的最终标尺。专家指出,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实质是以人民幸福为本。我省把“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等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关切了人民群众的期待,更是让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同步提升,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已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全面建立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调整,月人均水平达2460元,比“十一五”末增长6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60元提至105元……

  这些“数据新闻”的背后,是江苏无数“新闻当事人”的幸福体验——

  不久前,62岁的宜兴市张渚镇农民金立辉和妻子刚结束新马泰7日游回到老家,引来很多羡慕的眼光。3年前夫妻俩从镇上一家船厂退休后,每年都安排外出旅游。两人每月各领2000多元退休金,也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医疗保险,“这样好的条件,干嘛不让自己过得潇洒点?

  民生不仅仅是医疗、养老,教育更是民生大计。而在这项民生大计中,教育均衡化则是难点。2015年,“江苏成为全国首个‘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省份”——这一新闻,书写了江苏教育均衡化的新高度。

  该新闻的报道者——本报记者蒋廷玉表示,这是一条关联度很高又有“温度”的新闻。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意味着全省6100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一样”,包括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残疾儿童在内,城乡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国标”的公平教育。

  如今,“十三五”大幕已经开启。我省继续亮出民生清单:今年新增就业100万人,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站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的江苏年度新闻一定更为精彩。

  文化强省,新高度开启新征程

  盘点自2011—2015这五年来的“年度十大新闻”,有一类新闻年年上榜,那就是——“文化新闻”。这折射出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卓越成就。

  从2011年的“省及13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五年保持30%以上增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城市数全国第一”、2012年的“首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江苏大剧院开工建设”,到2013年的“江苏首次颁发紫金文化奖章,江苏社科名家评选同时揭晓”、2014年的“大运河申遗成功,江苏段遗产最多”,再到2015年的“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果,确立‘三强两高’新目标”,这些新闻,无不生动地勾勒出江苏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多彩路线图。

  2013年5月22日,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1周年座谈会上,江苏省首次颁发全省最高文化奖项——“紫金文化奖章”。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成为首批获奖的优秀文化工作者之一。作为“新闻当事人”,她告诉记者,设立这个奖项,可以看作是江苏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出的一大步。

  比较一下“十二五”一头一尾的文化产业数据可见,高速增长、快速发展是江苏文化连年入选“十大新闻”的坚强支撑。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五年保持30%以上增速;2015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突破5%,提前一年达到目标。

  对此,新闻记录者——本报文化记者董晨感慨颇多:过去江苏文化领域一度受困于“有高原无高峰”的局面,经过这五年的发展,江苏文化阵地已是“高峰林立”:原创动漫数量居全国首位;全国文明城市数量全国第一;大运河申遗成功,江苏段遗产最多;《黄雀记》《运之河》等一批优秀作品享誉全国……形成了令业界瞩目的“江苏现象”。

  2015年,站在新的高度,江苏又确立了“三强两高”新目标,即“把江苏建设成为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围绕新目标,江苏再次明确30项重大任务,文化强省再次开启新征程。

  本报记者 李先昭

原标题: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