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十大“强”比喻帮你看懂2014中国经济

02.01.2015  13:00

图为李克强总理。

小编提示: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走向及政策受到极大关注,作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一言一行同样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谈到中国经济和经济政策时,李克强使用了大量生动、形象而深刻的比喻。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和点评,希望您在笑声中对于中国经济及政策的了解更深一层。

★“”比喻1:铲除“牛皮癣

2014年,李克强曾经至少两次提到“牛皮癣”。

原声一:对政府性楼堂馆所这个屡治屡犯的“牛皮癣”,必须要加大整治力度,坚决查处,绝不手软!

——3月19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落实不得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要求的措施时表示。

原声二:这次的审计结果,有些是新问题,但大部分都是老毛病,像‘牛皮癣’一样‘屡审屡犯。这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7月2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严肃整改审计查出问题时,用“牛皮癣”比喻审计查出的问题。他要求,对于审计出的问题,不仅要列出整改的“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逐个“对账销号”,更要建立起整改的长效机制。“各部门的整改工作,不仅要交出‘对账销号’的结果,还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点评:如果“牛皮癣”老揭不掉,就该考虑从体制机制上找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如总理所言,“构建长效机制”。

★“”比喻2:面子里子

原声:我们的城市亮丽光鲜,但地下基础设施仍是短板。“面子”是城市的风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这是百年大计。

——5月22日,李克强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德润污水处理厂在建项目工地,对企业负责人说。

点评:“穿衣服”的老百姓虽然感到“里子”不舒服,但是对于钱花在“面子”还是“里子”上缺乏足够发言权,保障和增强其参与权利是关键。

★“”比喻3:大水漫灌 喷灌滴灌

原声:必须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也就是保持定力、有所作为、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这是区间调控方式的深化。

——7月15日,李克强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强调,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他提出,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既要关注经济增长,保持今年经济增速在7.5%左右,也要关注物价水平,把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更要突出就业、收入等民生内容。关于如何实施“喷灌”“滴灌”,李克强指出,一要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二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三要支持实体经济做强。

点评:大水漫灌的弊病和滴灌、喷灌的好处自不待言,不过水往低处流,大水漫灌的话水会首先流到低处。而要想发挥滴灌和喷灌的高效率高效益,要求条件自然也高。

★“”比喻4:企业“跨过一栏还有一栏

原声:要继续减少前置审批,让企业放开手脚,不能像赛场上的障碍栏一样,跨过一栏还有一栏。

——7月25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近5个月后,李克强与10位改革后新注册的小微企业主专题座谈。他强调,政府今后要注重对新注册企业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要把该放的放掉,该管的管住,该扶的扶好。

点评:今年以来,国务院多次出台政策为小微企业减负,但如何使这些利好真正落地,明年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