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分钟过长江:人民托起百万雄师

21.04.2019  19:34

渡江突击部队冒着炮火奋勇强渡。

  万事俱备,天公作美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是日夜,解放军渡江战役东集团在靖江张黄港至扬州三江营段,西集团在枞阳至望江段同时渡江。但是眼看渡江战役即将打响,部队中的气氛仍然有所变化。各级部队不断开展动员大会,指战员纷纷写决心书要求参加渡江第一梯队,希望能够挤上先锋船,但也有年轻战士偷偷钻进靖江老百姓家院后竹林中,烧香祷告。

  但对大多数船工而言,在大江中搏浪前行已经是家常便饭,他们天生有着过人的胆量。经过几十天的思想动员和阶级诉苦教育,船工已经深刻认识到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只有打过长江去,消灭反动派才能过上好日子。所以船工们即便对负伤甚至牺牲心存畏惧,却仍然全身心投入渡江准备中。靖江上青龙港内等待渡江的船队为了节省时间,在出发开始前将帆升到半开的状态,便是由23军67师担任渡江先锋团的207团指战员在靖江船工提议下研究出来的独特战术,207团团长杨绍良将其命名为“半帆待命”。有了这条妙计,207团在21日晚7时30分渡江突击打响后,仅花费16分钟便在南岸开辟了登陆场。

  为了能够参加渡江,为突击部队驾船,无数船民父子、夫妻、兄弟甚至举家齐上阵。靖江的渔民夫妇张金生、金留弟都要求参加渡江第一梯队,但自家小船只需要一名船工。最终经船管团领导批准,两人搭档驾着“夫妻船”过江。

  说来奇怪,到21日下午,东集团渡江区域的风向骤变。风向突转为有利解放军渡江,真的让参加渡江的指战员和船民情绪为之一振,沿江一片欢呼,指战员和船工发自内心高喊“毛主席胜过诸葛亮,解放军天助定得胜!

  东线一帆,风卷残云

  1999年,叶飞将军曾专门为靖江题词——“东线第一帆”。事实上,靖江这个“第一”有几层含义。首先,是时间上的第一。如果不算先渡的中集团,渡江战役的主攻是从靖江打响的。其次,是整个战役而言,靖江渡江成败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中集团先渡后,国民党长江防线已表现出支离破碎甚至总崩溃的征兆。但如果在靖江渡江的东集团不能及时切断敌汤恩伯集团退回沪杭的道路,渡江战役就不能实现在长江沿线消灭敌人主力的目标。如果让国民党主力退到杭州、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固守,把解放军拖入惨烈的城市攻坚战,将给人民带来极大的损失。

  可以说,决定4月21日夜间东集团渡江成败的,正是靖江人民的支前工作。这也是“东线第一帆”的最深一层含义:以靖江人民为代表的广大解放区人民,以毁家支前的魄力,为120万渡江部队提供了突破长江天堑所需的物质条件。

  21日夜间,东集团和西集团展开渡江行动后,各部发展普遍极为顺利。这首先是因为解放军战前准备充分,各部队已经做好了“各船为战,各班为战”的准备。每一名战士都带着用于堵塞船体漏洞的木楔和棉包。但当人民解放军万个船队接近长江南岸时,国民党守军仍然疯狂阻击。例如从靖江下四圩港登船的28军248团突击营6连5班的木船,在江心被空爆弹切断了桅杆,立刻开始原地打转。急中生智的战士把被子绑在半截桅杆上作“”,轮流以两人摇橹的方式硬是追上了大部队。

  作为东集团先锋的23军207团在登陆后一面用信号弹通知江北,一面快速向两翼卷击,连续攻占了四个港口。据28军副军长肖锋回忆,他随同244团1营渡江,部队在南岸冲过一片百米长的烂泥潭,攀上堤坝,敌人硬是没有发觉。直到警卫班长王碧成端着冲锋枪冲到敌人工事门口时,浑然不觉的敌人竟然问:“解放军的大炮打完了没有?

  人民战争,威力无穷

  解放军发展顺利,除了有神兵天降,国民党江防部队全线崩溃的因素外,后续部队快速渡江也是保证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21日夜至22日晨,几乎每一位参战船工都在长江两岸渡了几个来回。青龙港江面上,党员船工翟金林、倪正贵、周八斤、王九斤、夏留留操船担任整个渡江梯队的先导,驶过江心后,敌人炮火铺天盖地而来,船工孙长生头部中弹牺牲。但英勇的船工顾不上擦去衣服上的血迹,将指战员放在南岸后立刻调转船头驶向北岸。党员田士章一夜之间领导由几十艘船组成的大队在江面上往来十几趟,这个船队中船工侯学三驾驶的木船在渡江战役后被命名为“扬子江上第一船”。

  事实上,从21日夜间开始的渡江战役中,船工除了在江中劈波斩浪,运载解放军外,也有些“意外收获”。24日凌晨,靖江船工丁广田在江上意外发现了被解放军炮兵重创的“永绩”号军舰,便大胆引导该舰冲滩,并抢救船上水兵。事后,丁广田因为“木船拦军舰”的功绩,被评为渡江特等功臣。无独有偶,另一位渡江特等功臣王永才在26日夜曾搭救被击沉在江中国民党军舰上的水兵。

  当解放军第一线部队登陆之后,大量渡船和船工转为运输包括第二梯解放军指战员,民工队、担架救护队在内的各种部队。据不完全统计,仅靖江一地,从21日晚渡江开始的半个月间,有近40万部队和机关干部、后勤人员从青龙港、夹港、罗家桥、万福桥、新港、四圩港、六圩港、七圩港、九圩港等十四所港口出发,奔赴江南。4月25日粟裕司令员率领第三野战军指挥机关由刚刚解放的靖江八圩港渡江,继续挥师南进。

  跟随三野战地医院的2800名靖江民工,由民工总队政治部主任陈仁带领,在渡江前曾遭遇敌机扫射,16名民工负伤甚至牺牲,但却无一人脱队。在渡江后,这批民工跟随部队转战两个多月,至7月才复员回到靖江。更有6000多靖江民工携500多副担架、300余辆小车、1700余副挑子,随解放军一路攻浙江、战上海,最远打到福建,到9月圆满完成支前任务才复员归来。

  因此,当我们记住1949年4月21日夜间波澜壮阔的百万雄师过大江高潮的同时,更不应该忘记,在渡江战役中,包括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各解放区的320万民工在我党领导下,以最简陋的条件,保障起了一支兵力达120万的大军大范围机动作战所需的基本物资保障工作。仅靖江这座人口37万的江北小城,就承担了保障和运送40万部队和民工准备、展开和最终渡江的任务。

  这样的战争奇迹,完美地展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