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镇江粮食工作成绩显著

16.02.2016  15:23

      五年来,镇江市粮食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进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实施“依法治粮”,切实保障全市粮食安全,创造了又一个发展黄金期,行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影响力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新镇江”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的五年,是奋力作为的五年,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全市粮食购销总量达1155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239.9万吨,比“十一五”增加22.4万吨。新增市县储备计划5.15万吨,市县储备粮规模达到**万吨,新增省级储备计划2.5万吨,夯实了宏观调控物质基础。修订了《镇江市粮食供应应急预案》,编制印发了《粮食应急工作手册》,对承担市区粮食应急保障任务的30家供应企业、9家应急加工企业实行授牌管理,全市粮油市场价格监测点达到34个、监测品种13个。2012年,市粮食局被评为全市价格监测先进集体。

      过去的五年,是加快发展的五年,粮食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全市列入统计的粮油加工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01亿元、利税47.8亿元、利润41.5亿元,分别比“十一五”增长2.34倍、2.64倍、3.06倍  。2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小麦粉加工企业50强”,1家企业被评为“全国芝麻油加工企业10强”。全市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企业4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2家、市级26家,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江苏省著名商标13个、江苏名牌产品6个。与“十一五”相比,新增了8家省级龙头企业、2个中国驰名商标、11个江苏省著名商标。累计投入1.93亿元资金,用于“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仓库新建、烘干设备、信息化等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仓容12.83万吨,维修仓容26.59万吨,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有效仓容总量达47.2万吨,与“十一五”相比,投资金额增加1亿多元,新建仓容增加5万吨,维修仓容增加12.3万吨,国有粮食企业有效仓容增加了5.1万吨。建成28个库点的粮食收储信息化系统和全市粮库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了粮食收储的信息化水平。

      过去的五年,是依法行政的五年,粮食市场监管能力显著加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归并清理行政审批事项2项、行政处罚事项3项,制定出台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标准化规程、事中事后监管细则和行政处罚事项自由裁量标准。开展各类监督检查288次,检查企业2896家次,开展粮食库存、地方储备粮、粮食收购资格核查等专项检查50多次。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强化粮油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制度,建立农户测报点75个。开展入库粮食质量抽检、粮油市场质量检查,全市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的粮油检测机构3家,其中2家获得国家粮油质量检测站授牌。深入开展各类粮食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及时更新涉粮企业基本情况、诚信情况数据库,推进差别化监管。2011年、2012年,市粮食局被省粮食局评为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先进单位。

      过去的五年,是惠及民生的五年,粮食行业自身形象显著改善。不断创新为农服务举措,建成粮食烘干线12条,解决农民出售高水份粮问题。由于小麦、稻谷收购价格逐年提高,促进农民增收约2.2亿元。积极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设立“放心粮油比较试验基地”,创新放心粮油市场质量检测工作,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市共创建放心粮店119家,“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工作多次获得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作先进单位,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强化军粮供应工作,军粮供应部队满意率达100%;强化“融合”意识,市军粮供应站建成“双拥保障服务配送中心”,省粮食局与镇江市政府签订了共建“军粮工作军民融合式发展试点示范市”合作协议。关心职工生活,建立粮食系统职工以及企业内退协保、低收入群体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十二五”期末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平均收入达到3.36万元,较“十一五”期末增加了1.08万元。“十二五”期间,市粮食局被国家人社部、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被总后勤部、国家粮食局评为“粮油科技进军营、餐桌节约促强军”活动先进单位,被市政府评为全市农村工作先进集体,年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市直粮食行业被评为江苏省、镇江市文明行业创建先进单位,4家单位分别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镇江市文明创建先进单位称号,4人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