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连云港信息化发展成效凸显

16.02.2016  15:22

  “十二五”期间,连云港市围绕《连云港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为目标,积极推进工业、农业、交通、教育、金融、医疗、旅游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基本实现“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总体目标。

  经济领域信息化快速发展。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达到7家,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达到111家。全市企业普遍加大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运维投入,投入情况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港口基础通信网络设施布局更加优化合理,港口生产、口岸通关、电子支付等系统平台逐步建成完善,95%以上的业务实现信息化覆盖。基本建成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全市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超过55%,“12316”农技推广服务短信平台用户累计达到9万户。

  政务领域信息化成效显著。各级政务网络平台逐渐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质量稳步提升,政民互动渠道更加通畅,95%以上市级机关建设了单位网站,90%以上政府网站编制并发布了信息公开目录。建成连云港市政务大厅智能化系统和政务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初步建成了人口库、法人库、空间地理信息库和宏观经济库等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的人口信息共享。金税、金财、金保、金审、金盾等“”字工程成效显著,行政权力系统、诚信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业务应用不断健全。

  社会领域信息化全面推进。实现了全市人社数据大集中,整合了公共就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等应用系统,全市发行社保卡250万张,实现人社领域应用60项。基本建成“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综合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技术装备基础设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基本建成市、县一体化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和市、县、乡、村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数突破480万人,电子病历、检查检验、医学影像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推动了“四网一库”(旅游政务网、旅游信息网、旅游年票网、OA办公网和旅游综合数据库)建设,全市旅游信息化网络基本形成。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城区基本实现光网全覆盖,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20M以上,所有自然村已接通主干光缆。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总数为8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423万户,3G/4G用户数165万户,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数达到102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240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93.5%,IPTV用户数30万户。全市已建成免费WiFi热点数约1958个、AP数6454个,城区的重点区域实现免费WiFi的全覆盖。以光缆为主、无线网络为辅,覆盖全市城乡的立体通信传输网络基本形成。

  信息产业整体规模稳步增长。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效应逐步显现,形成连云港市开发区消费电子产业园、海州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灌云经济开发区电子电器产业园、市科创城软件园、杰瑞创意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15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信息产业重点企业206家,省级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4家、省级软件企业技术中心3家,获得认定的软件企业25家,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80、10亿元。研发能力明显提高,研究开发了医疗卫生行业应用、智能网络安全检测、口岸电子数据交换等120多个特色优势软件产品。电子商务市场初具规模,全市开设网店约1.2万家,带动约2.5万名人员就业,7家单位获批省级电商示范单位。

  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十二五”期间,连云港市信息安全组织协调机制和服务体系基本确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制度不断完善。制定并发布了《连云港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建成网络与信息安全远程集中监测平台,实现了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定期检测和预警。全市信息安全风险自评估队伍、应急支撑队伍初步形成,已有3家企事业单位具备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置等能力,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