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05.04.2016  08:37

  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把“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作为我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我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进行阐述和解读。

  “七大行动”构筑道德风尚高地

  《纲要》围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明确提出要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显著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精神文明建设是在人的头脑和心灵里搞建设,建设的是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文明风尚,其根本任务是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说,去年底,省文明委出台《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行动方案(2016-2020)》,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实施道德风尚高地建设“七大行动”,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有温度的人文之地、有显示度的文明之地、有感受度的精神家园。

  “七大行动”包括公民道德培育行动、社会诚信建设行动、志愿服务普及行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行动、文明创建提升行动、网络文明建设行动和政策法规保障行动。以公民道德培育行动为例,我省将运用多种形式深化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人们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注重先进文化涵育,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计划、红色文化传扬工程。注重典型引领,持续选树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发挥党员干部、知识分子、企业家和公众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载体建设,推动“道德讲堂”全面覆盖、有效运用和创新发展。

  杨志纯说,除了人们的直观感受,还应有动态监测的数据。《纲要》明确,到2020年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要达90以上。省文明委已建立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年度监测和发布制度,并将探索建立道德发展状况测评体系。

  “两大工程”增加文化获得感

  “‘十三五’期间,江苏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经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质的飞跃。其中,公共文化设施的上下畅通和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有效供给是两大关键因素。”省文化厅厅长徐耀新说,“我省将重点推进‘文化畅通’和‘精准惠民’两大工程建设,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提高文化惠民的精准度和含金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无障碍畅通,让文化的‘源头活水’流进群众的‘田间地头’。

  “文化畅通工程”重点打通两个“一公里”。建好“起始一公里”,以省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加速推动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文化资源的供给能力;打通“最后一公里”,统筹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尽量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要做到共享发展,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精准惠民”显得尤为重要。我省将坚持需求导向,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跟踪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开展互动式、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适销对路”。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完善“文化惠民卡”发放工作,通过“点单式服务”,实现对特殊群体文化消费的直接补贴。“一张惠民卡,让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之间形成有效对接,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订单服务模式,让群众有更多文化获得感。”徐耀新说。

  平安建设提升公众安全感

  《纲要》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并把“法治建设满意度”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依法治省办常务副主任侍鹏认为,“法治建设满意度”是群众对法治建设的主观评价,直接反映其主观认可程度。《纲要》把“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0%”作为一个预期性指标,为法治江苏建设工作绩效评估以及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考核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也为党委、政府开展法治建设提供民意量化依据和决策参考。

  “公众安全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省综治办副主任李三顺说,2003年我省率先在全国部署开展平安建设以来,各级各部门始终把加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建设作为平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进一步提高公众安全感,我省将推五大举措:

  加快技防建设。到2020年,全省73个110接警区100%建成技防城,技防乡镇(街道)、技防小区和技防村(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5%。

  强化巡逻防控。加大社会面巡防力度,加强巡特警支队、大队和巡逻出警中队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见警率”“管事率”。

  严打违法犯罪。严厉打击爆炸、杀人、绑架等暴力犯罪,有效治理“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做到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好地控发案。

  深化重点整治。加强对城中村、老小区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以及寄递物流、非法集资、黄赌毒等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有效铲除违法犯罪滋生的土壤。

  推动共建共享。到2020年,全省平安志愿者队伍占实有人口比例4%以上,队伍总人数达300万人以上。

  本报记者 任松筠 王晓映 董 晨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