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生手术台上突发重病 忍住剧痛坚持救人

04.01.2016  09:34

  去年7月4日凌晨,正在为病人做心梗介入手术的胡方斌,突发急性主动脉夹层撕裂,这种病的死亡率高达90%。病人还躺在手术台上,极度胸痛的胡方斌一秒都没敢停下来,用小剂量吗啡强撑着做完整台手术后,才被紧急送往南京鼓楼医院。那天,是他49岁生日。

  事后他说,“就像一艘船要沉了,其他人都可以走,但船长必须最后一个离开。

  突发重病 他忍住“撕心之痛”,坚持为病人做手术

  71岁的陆汉松早就听说了胡方斌的名字,“电视里播过。”这次因为心脏问题入院,他一眼就认出了主治医师胡方斌。老人说,“不管怎么样,医生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了不起。”胡方斌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变成别人眼中崇高的人。他更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遇到这样的选择。

  那天是7月4日,周六,胡方斌的49岁生日。妻子带着孩子去了无锡,胡方斌没能和她们一起,因为当天早上6点多,手机响了,医院接到一位心梗病人。他立即惊醒,起床赶往医院。他计划做完手术,就去和家人会合庆祝生日。

  清晨被喊起来抢救病人,这对于胡方斌来说是常事。“心肌梗死的发病是不定时的,只要有病人,我就得马上赶去,有时甚至凌晨1点、3点。”多年来,胡方斌的手机永不关机,晚上就放在枕边,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随时随地处于待命状态。

  清晨6点50分左右,胡方斌和他的团队开始了手术。胡方斌做急诊心梗介入手术很熟练,完成一台大约只需要30分钟。然而,大约进行到15分钟时,胡方斌突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撕心裂肺的胸痛,他努力稳了稳,却发现,疼痛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作为心血管专业医生,胡方斌脑海里闪过两个可能性,第一是急性心肌梗塞,第二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撕裂。“如果是前者,我还能撑一撑,但如果是后者……”他顿了顿,“这种病例的死亡率在百分之八九十,我们一般送到南京救治,我亲手送了好几例,其中绝大部分路上就去世了。

  工作了近30年的心内科护士钱一新,当时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当时病人正是情况最紧急的时刻,我们注意力都在他身上。但偶然一瞥,发现胡医生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此时,胡方斌大汗淋漓、头晕目眩,几乎不能站稳,只能双手撑在手术台上。

  极度疼痛中,他做了决定:赌一把。来不及解释,他立即让护士为他打了一针本来准备给病人的5毫克的吗啡,用于镇静镇痛,以此作为支撑,直到手术完成。之后,他瘫倒在了值班室沙发上。

  心系病人 不顾领导反对,他“偷偷”回医院上班了

  “从保护自己的角度,如果当时有替代的医生,我肯定下去休息,可是没有;而如果此时抛下病人,他马上就死掉了。一方面我没有选择,另一方面我也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可能只是心梗。

  然而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每一项检查都清楚显示,导致疼痛的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撕裂。胡方斌遇到了连自己都恐惧的病。“没准我路上就会挂掉。

  事后回忆,胡方斌很老实地说,“没有后悔,只是觉得太倒霉了。”胡方斌自己每年体检两次,身体没有任何问题,他推测,这也许是长时间压力导致的。

  当晚,胡方斌就被送到南京,所幸一路平安。一到医院,他立即被抬上手术台,身上穿的还是早上的手术服。手术进行了12个小时,结束后,胡方斌在重症监护室整整昏迷了3天,之后又住院一个月。这段时间里,胡方斌瘦了20多斤,出院时,连走路都不稳。

  “他从南京出院后半个月,就说要上班,我没同意,让他至少休息半年,”想起这事,靖江市医疗集团管委会主任高峰既生气又无奈,“哪想到,他才休养了3个月,就偷偷摸摸上班了,做了几台手术后才跟我报告。

  胡方斌的心急,有他的理由。2010年,同济医科大学毕业、曾4次赴日本研修的他,作为急需高端人才被引进到靖江市人民医院,一时间,成为此前医院无法完成的高难度心脏手术的唯一主刀医生。

  他生病休养这段时间,很多病人只能转院到更远的医院接受手术,其中不少都是急症。只要想到这点,胡方斌就躺不住,“早一天回来,就有一个病人能更早被抢救。

  医者仁心

  当时若离开手术台

  是我一辈子的耻辱

  胡方斌的时间表,被安排得满满的。周一上午是他的专家门诊,周二、四、六是手术时间,其余时间负责照看病人。前段时间一大早,现代快报记者在医院见到胡方斌时,他已经换好了手术服,准备进手术室。约半个小时后从手术室里出来,“手术很成功。”他摘下口罩,笑吟吟地告诉忧心忡忡的病人家属,让对方高兴得连说“感激”。手术完成了,胡方斌依旧没有来得及和记者聊上两句,他匆匆打了个招呼,又开始了巡视查房。

  直到中午,胡方斌才回到办公室喝了口热水。“他脸上还是发白,还是该再休养恢复一下。”同事陈叶芳坐在胡方斌对面,胡方斌出事当天,她也是在场医生之一,“7月4日抢救,10月8日回来上班,你说他拼不拼。

  生病前,胡方斌一个人一年的手术量大约有600例,一个月50例左右。因为目前身体还在恢复阶段,胡方斌将手术量压了压,尽管如此,2015年11月和12月里,他每个月的手术量还是达到了近40台。同一科室的医生钱建东说,“他就是个拼命三郎。

  胡方斌自己则表示,“当时如果下(手术台)来,就是我一辈子的耻辱,我一辈子会良心不安。”他打了个比方,“就像一艘船要沉了,其他人都可以走,但作为船长,必须最后一个离开。

  靖江市医疗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高峰

  “撕心之痛”背后

  是他对患者的爱

  12个小时之内,胡医生身上连动4个大手术,几个手术当中,随便挑一个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很大很大的手术。

  没想到,胡医生从南京出院后半个月,就跟我说要上班,我说不行。他反复跟我请求要上班,我一直不同意。我说,肯定不会同意你上班,你至少要休息半年,一般来说都要休息一年时间。

  后来,胡医生偷偷摸摸上班,做了几台手术后才跟我报告。

  其实,胡医生做多做少无所谓,对他的收入没有丝毫影响,因为他是医院16位年薪制医生之一,做不做手术,薪水都拿这么多。

  平时,胡医生就是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人,他信守“24小时随叫随到”的承诺,默默地奉献,得到了病人的信任,老百姓的赞扬和同行的认可。我想,在他承受“撕心之痛”时做出的生死抉择,与他平时的表现是一脉相承的,都满怀着对患者的一份爱,对医生这份职业的一份爱。我觉得,爱岗敬业用在胡医生身上一点都不为过,每位医务人员都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王颖菲 尹有文)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