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靖江模式”护佑市民健康

05.12.2018  12:01

从最初看病难、看病远,到如今15分钟健康服务圈、104家村卫生室建到家门口;从群众患病找医生,到家庭医生“贴身”保健康,市、镇、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市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发展,形成了护佑市民健康的医改“靖江模式”。

 

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新桥镇德胜村村民老陈1998年工作时发生意外,导致下肢瘫痪,基本每个月都要到村卫生室输液。因参加了城乡居民医保,他此次的医疗费20.5元当场报销一部分,他只支付了10.5元。

 

老陈说:“自从建立了新的村卫生室,不仅硬件条件好了,在卫生室买药输液还能报销,现在只要有不舒服的地方,我就来查一下,很方便。

 

40年前,靖江的基层卫生室可没有这么“高大上”。全科医生曹峰见证了德胜村卫生室的发展。1998年,时年20岁的曹峰来到村卫生室做一名全科大夫。那时的村卫生室只有“一间屋子、一张桌子、一个村医”,屋内漏雨、出诊缺药是常有的事。

 

2013年起,我市将村卫生室提升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和重点工程,采取“市财政全额出资、镇村提供土地、卫生院负责建设”的方式,将原有的172个村卫生室优化整合为10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村卫生室行政村全覆盖。各村卫生室医疗设备全部按照省示范标准配备,“标配”便是200平方米以上的业务用房、4名以上医护人员、人员配置实行镇村联动、医保门诊费用现场即时结报。

 

在建硬件的同时,我市还从软件方面入手,为市、镇、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筋健骨”。市医疗集团面向全国招聘医学博士等高层次成熟型人才,选派技术骨干前往国外一流医院研修学习。全市现有执业医师1662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2.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3.9人,均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二院等三家县级公立医院2013年同步实施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市人民医院、中医院2015年创建成三级医院。新港城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及太和、生祠、季市中心卫生院等5个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也按照二级医院标准陆续实施改建、扩建、新建,一般卫生院有序实施扩建改造,诊疗环境和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市医疗集团与国内知名三甲医院进行深度合作,市民身患“急病顽症”,不出靖江也能享受到与上海、南京等地大医院同一水准的诊疗服务。

 

我市还通过每年选派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医疗骨干到镇卫生院挂职副院长和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下基层服务、对口支援等多种模式,推动医疗卫生优质资源下沉。

 

基层医疗硬件、软件的同步提升,不断促使全市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的就医格局。2017年我市外转诊率仅为8%,低于10%的国控指标,“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建成。

 

家庭医生“贴身”服务

 

血糖值5.3(毫摩尔/升),控制得不错!”近日,滨江新区富阳社区家庭医生仇金兰给社区居民倪小美检测血糖后说。倪小美十年前因伤导致截瘫,行动不便。“自从截瘫后我就很少出门,每次有什么伤风感冒,兰兰医生都会随叫随到。”倪小美说,多亏了家庭医生每个月给她检测血糖,指导她怎么用药控制,她的血糖、血压才能够降下来。

 

给自己请个家庭医生定期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已成为靖江城乡越来越多居民的生活选择。2015年9月,我市开始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项服务的开展得益于我市近年来建成的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全市公共卫生网格分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大网格为卫生院(医院)网格,总计17个大网格,网格范围即各卫生院(医院)公共卫生管辖服务的区域;第二层级中网格是村卫生室(站)网格,总计115个中网格,以村卫生室(站)公共卫生服务区域范围为界限;第三层级小网格为每位乡村医生的服务网格,具体到村、组,由乡村医生负责全面掌握各自服务网格内的人口、疾病等情况,小网格是整个网格的重心,是实施网格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今年,市卫计委又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建设,在团队组建方面,基层卫生院在原有的健康管理服务团队与网格式管理架构基础上,统一重新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应一个村(社区)卫生室(站),每支团队至少4人,包括1名卫生院(医院)临床医生、1名乡村医生、1名社区护士、1名公卫人员,有条件的配备了中医师或健康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等。各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站)内都公示了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职责等相关信息。

 

以网格为依托,我市公共卫生工作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贴身”服务成为现实。每名家庭签约医生的背后是卫生院(医院)健康服务管理团队与签约服务小组,他们全方位与家庭医生共同做好责任辖区内人群的签约与服务工作。

 

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科负责人马洪升说,预计到2020年,我市签约服务将扩大到全体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人人都有健康档案

 

做常规检查,在村里够了。”患过脑溢血的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村民施大龙(化名),需要时不时地检查身体。接诊医生直接从全市医疗信息平台调取他的资料,几年来的治疗史、用药史、身体各项主要指标一目了然。

 

我市从2014年起,围绕“互联网+大数据+医疗卫生”,投入3000万元,建设了以居民电子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人口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城乡医疗机构之间通过该系统实现信息有序共享,避免了重复检查,降低患者的就医负担。市民也可以在线浏览和下载检查报告等有效信息,降低交通、时间成本支出。目前,全市已有约57万居民拥有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基本实现在籍常住人口全覆盖。

 

目前,我市正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为牵头医院,探索建立纵向型医疗联合体,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助推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智慧健康服务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该工程建成后,将支持医联体内部双向转诊,利用大数据对全市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分析等,更好地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全市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国家卫健委来靖调研 充分肯定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
前天上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一行,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