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医养共建 老有所医 镇江扬中:试水医养结合 构建养老新模式

23.03.2015  20:42

(江苏卫视《江苏新时空》:2015-03-22)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

 

新春走基层:医养共建老有所医
——镇江扬中:试水医养结合   构建养老新模式

 

  家庭医生难进家,养老机构没医生,是养老和医疗之间的突出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镇江扬中市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中心探索"医养共建工作室",让老人在工作室养老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医疗服务。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访一下。

  【字幕】2015年2月28日早上7:30 镇江扬中八桥镇居民杜承明 73岁
  【现场】洗脸出门
  【现场】接电话:喂,你是谁啊?哦哦,打电话来了,我要去参加健康讲座了。
  【配音】健康讲座就在村里的"医养共建工作室",这是扬中市探索的医养结合的新举措: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载体,建立 "医养共建工作室",提供医疗服务。
  【同期】镇江扬中市八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耿兴鸿:我们发现养老中心这个老人相对比较集中,所以为我们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场所,同时也发现了这一部分老人也需要卫生服务。
  【同期(现场)】下面我给大家放一点耳病防治的科普的碟片。大家注意观看一下。
  【配音】虽然下着雨,但今天居家养老中心的20多位老人几乎都来了。讲座结束后,医生为他们进行了耳病检查,工作室的保健员也开始给老人们测量血糖、血压。
  【同期】(记者问:这些仪器还有这些血压计都是他们提供的?都是免费的?)
  镇江扬中市八桥镇医养共建工作室保健员曹红英:都是医院提供的,免费的。
  【同期】镇江扬中市八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耿兴鸿:我们由于人员有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给他们一些有潜质的人进行了短期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同时给他们自己的管理保健提供一个服务。
  【配音】免费提供设备,免费体检,培训保健员,每两个月一次健康讲座,驻点签约医生24小时提供电话咨询服务,每个季度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一次上门随访……今天上午的讲座一结束,驻点签约医生张守美就顶着雨进村了。
  【现场】奶奶,我来给你量量血压、量量血糖啊……
  【同期】镇江扬中市八桥镇中心卫生院医生张守美:高血压有100多个,然后糖尿病不多,糖尿病只有十几个。
  (记者问:那加起来也100大几十个?)
  哎,对。
  (记者问:一家一家都得去跑,每三个月就得跑一次?)
  三个月一次。
  【配音】目前扬中市每个镇区都有20多支医疗卫生小分队,常年服务于"医养共建工作室",彼此形成了"一对一"的契约式服务关系。
  【同期】镇江扬中市卫生局局长郭国平:要把我们养老服务纳入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规划,我们也将腾出一部分精力和资金在基层的居家医养结合这个方面再作出新的努力,我们让这一张基层的医养结合的这种网络把它进一步的织密。
  【配音】养老机构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平台,公共卫生服务为养老提供医疗保障,"医养共建工作室"成为破解养老、医疗难题的有益尝试。而在江苏,医养结合的探索也一直在进行, 2014年,江苏出台了《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目前,全省3.2万医疗机构拥有老年病床位、护理型床位和康复床位3万多张;有75%的社区卫生中心实施了家庭医生制度,为老年人上门提供医疗服务。一张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网络已初步形成。
  【字幕】2015年2月28日正月十一 10:45
  【现场】杜大爷推着自行车走路
  【配音】杜大爷告诉我们,由于儿女都在外工作,去年老伴去世以后,他就一个人生活。有了"医养共建工作室",除了能检查身体之外还能打牌聊天,中午在那吃个营养午餐,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味道很好,一顿只要4块钱,菜单还都是卫生院医生搭配的。
  【记者手记】养老、医疗两大课题,在乡镇、农村问题更为凸显,扬中市的"医养工作室"把准了医养结合的脉搏,因地制宜,既解决了养老机构的医疗难题,又缩短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医养结合成为共识的今天,如何建立一个低成本且百姓认可的养老医疗体系依然需要社会各界不断摸索,而扬中的"医养共建工作室"或许可以成为破题良方的一味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