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区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做法和打算

16.03.2015  10:42

 

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作为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有关粮食安全精神和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一、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1、加强原粮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质量监测,构建区级粮食质量监管体系,创建省级挂牌的区粮油质检中心,提升质检中心能力,区财政要落实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经费。

2、加大“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管理有效、质量可控、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粮食质量安全的信息平台,提高消费者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千亿斤粮食新建仓容建设进度。

1、大力推进“粮安”工程,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2015年开工建设马鞍新粮库,库容5-8万吨,全面推行“四合一”绿色储粮新技术,提升仓储设施水平。做好3万吨程桥粮库新地的选定和前期规划,立项等工作,争取年内符合开工条件。

2、添置一批粮食收储机械设备,实现收购全程机械化,储存管理信息化,提高粮食收储能力。

三、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1、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局关于粮食收购“五要五不准”规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调整和完善区级储备粮品种和规模,保证地方粮食供应。目前,我区区级粮食储备规模为2.8万吨,其中小麦0.89万吨,稻谷1.91万吨。我区常住人口93万人,按照粮食主销区储备规模要求,我区区级粮食储备规模应调增至4.2万吨,品种为小麦和籼稻。

3、加强储备粮监管,增设区级储备粮监管专项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根据市政府2011年291号文件要求,区财政应保障储备粮监管工作经费,按照实际储备规模20元/吨标准,合计56万元/年纳入财政预算。

四、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加强粮食代收、代烘干、代储服务能力建设。2015年力争增添2-3个区域粮食烘干中心项目,日烘干粮食能力达600-900吨,切实解决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种植主体,粮食收获后无仓储、无整晒场地的突出矛盾,维护种粮者的利益。

2、加快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方式转变,拓展全产业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场主)+农户和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紧密联接粮食新型经营主体,与种粮农民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稳定优质粮源,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五、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1、着力破解长期制约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收购资金贷款难题,推进“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建立和运行机制,由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企业参与三个共同出资,实行专户储存,封闭运行,保证收购资金贷款按时足额到位,解决贷款难,结算难,打白条问题。

2、努力探索“粮食银行”和“一次收购、二次结算”等利农惠民的粮食购销金融业务,创新粮食收购方式,拉长种粮农民在粮食购、销环节的二次分配收入,增加种粮效益。

六、健全农业市场规范运行法律制度,依法保障农村改革发展。

1、全面深入推进“依法管粮”,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强化粮食行政执法机构、队伍,合理配置执法装备,健全执法工作经费财政保障机制。

2、加强粮食流通检查监管,规范粮食市场秩序,依法依规查处损农坑农的粮食经营行为,营造粮食流通法制化环境,提高粮食流通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