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情系民生努力实现城乡环境更加优美

09.07.2015  11:36
        7月5日,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印发《江宁区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行动计划》(下简称《行动计划》),围绕“迈上新台阶、走在最前列、建设新江宁”,加快全区民生事业发展步伐,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行动计划》明确了实现城乡环境更加优美的阶段性目标:到2017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力争达到80%,主要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到70%,城镇建成区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分别达85%和50%,城镇建成区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2%和7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7.5平方米,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项目比例达75%,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0%。林草覆盖率达到28.2%,生态用地比例达到55%。到2020年,建成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地表水质良好、垃圾有序分类、污水有效治理、秩序井然、绿化程度高的乐居新城区。
        《行动计划》提出了实现城乡环境更加优美的政策举措:一是环境设施更加完善。加快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以控霾、治水、净土、增绿为重点,实施项目工程。加快城区企业“退城进园”、产业布局“优二进三”,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年度污染企业关停整治任务。推进污水收集、雨污分流、截污截源、中水回用等工程建设。建成开发区南区、城北二期、高新园污水处理厂三期污水处理厂,形成14万吨/日的中水回用能力。每年完成60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任务,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和减排效益。推行街、村污水处理厂第三方运营。二是空气质量更加优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继续推进燃煤机组关停和“煤改气”、“煤改油”工程,确保单位GDP能耗下降至0.228吨标煤/万元。开展烟尘粉尘治理和挥发性有机废气深度治理,巩固加油站、油库等油气回收成果,推进船舶、码头油气回收治理。强化建筑工地属地化、网格化管理措施,全面落实扬尘污染控制“九个100%”标准。继续淘汰黄标车、老旧机动车,强化秸杆禁烧和餐饮整治。三是河水更加清洁。加强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巡查督查,确保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保持100%。加强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行业废水全面达标治理和深度治理,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实施太湖流域治理项目,加强重点区域、流域污水截管收集和集中处理,集中力量消灭一批影响群众多、公众关注高的城镇黑臭水体,推动区域水质持续改善。四是环境更加优美。一是彰显自然环境本底,加大土壤修复力度,加快实施废弃露采矿山宕口复绿工程,保护好青龙山-云台山、安基山-青龙山-祖堂山、横山-云台山-马头山三条生态廊道,保护生物多样性。二是生态绿地建设。2015年建设绿化新村100个,完成森林抚育1万亩。加快城镇绿化建设,构建以绿化景观带、大型绿地、中小花园广场、绿色廊道为主的绿色空间体系,到2020年,全区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8平方米。三是打造美丽乡村。到2020年完成500平方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区新一轮“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2017年,新增连片整治村庄120个,污水处理设施120个,铺设污水管网350公里。研究制订长效管理措施,推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稳定长久发挥效益。五是城市秩序更加井然。进一步整治各类脏乱差现象,解决一批顽症痼疾;进一步规范占道经营、车辆停放、户外广告设置,提升城市容貌,巩固整治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网格化,构筑区、街道(园区)、社区三级网格,建立城市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严格渣土运输、渣土弃置场地管理,完善各街道园区内部倒土场的备案制度。全面推进环卫保洁工作,加快布局餐厨垃圾处理场,垃圾分类收集站建设,实现城市管理快速化、规范化、机械化。六是公共交通更加便捷。贯彻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构建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大运量客流走廊,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快速公交骨架,形成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公交快速通勤网络和综合枢纽换乘中心建设,实现综合交通工具的有效衔接和“零距离”换乘。七是生态文明机制更加健全。完善生态红线管理机制,出台考核管理办法,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补偿、生态赔偿责任。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生态环保投资占当年财政收入比例达到15%以上。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公开环境质量和执法的依据、内容、标准、程序、结果,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建立“定区域、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的环境监管网络。完善生态文明社会共治机制,拓展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渠道,鼓励更多公众参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