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5年GDP超7万亿 区域创新能力七连冠

31.01.2016  09:08

  近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GDP成绩单已出,江苏继续稳坐第二名,同时又和第一名广东双双进入“7万亿”俱乐部,这也是继2014年GDP总量破六万亿之后,江苏迈上的新台阶。

  7万亿总量传递出的意义,远高于7万亿的数字本身。

    GDP增速给力 质感不断提升

  2015年取得的“7万亿”成绩,被江苏省统计局局长夏心旻以“有内涵,有气质”概括。

  依照夏心旻的观点,GDP不是简单看数字,而是要从四个维度来衡量:总量、均量(人均GDP)、减量(节能减排)、含量。

  江苏GDP含金量的具体数值,尚未被测算出来,但有一个数据,是含金量不断提高的表现,根据夏心旻的表述,2015年,消费成了“三驾马车”的主动力,江苏的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变为“三二一”,服务业占GDP比重已经达到48.6%。一旦三产比重超过二产,经济结构会发生质的飞跃。江苏服务业提升以后,对先进制造业有促进作用,如生产性服务业会带动制造业发展,提升“微笑曲线”两端。此外,生活性服务业的档次和质量也会进一步提升,如健康、文化服务业将直接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事实上,在江苏服务业比重逐年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区域创新能力“七连冠”就是很不错的体现。

  有媒体报道称,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显示,江苏省大多数指标处于全国前列,创新能力均衡,企业创新能力突出,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等8项企业创新指标,“国家创新基金获得资金”等5项创新环境指标均列全国第一。在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创新力30强城市》中,全省共有九座城市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苏州、无锡、南京、常州也跻身前十位。

  这份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区域人均GDP与区域创新能力排名有一定的关系,人均GDP越高,创新能力排名也越高,但两者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江苏人均GDP在全国省区市居第四,仅次于京津沪,全国省区位列第一。

  对于江苏能拔得头筹的原因,课题组给出的理由是:创新能力已连续7年位居首位的江苏省,有诸多实力派企业专注于实体经济,其特点就是创新能力均衡,企业创新能力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