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堂子巷到北门桥——在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感悟“水利担当”
备受瞩目的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工程,起于大闸口,止于淮安区堂子巷,全长15.6公里。作为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堂子巷、北门桥控制工程相距16.5公里,正好把里运河文化长廊包括在内。眼下,北门桥控制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堂子巷控制工程已经通过试运行验收,正在进行工程扫尾,今年将全面完成。
这两个由淮安水利人承担的工程,“肩负”着控制里运河水位的重任,是里运河文化长廊名副其实的“守护神”。初夏,从堂子巷到北门桥,在里运河文化长廊一路上溯,一道道风景尽收眼底,颇有心旷神怡之感。而风景背后,则是淮安水利人的担当与汗水……
一项水利工程 发挥多种功能
堂子巷和北门桥两个水利控制工程的上马,源于里运河水位控制之需。里运河削堤透水后,就靠这两个工程来控制水位:汛期保证防洪安全、平时保证景观水位。
但在淮安水利人的谋划和实践中,堂子巷和北门桥两个工程全部“溢出”了水位控制的单一功能——记者在堂子巷控制工程现场看到,宽达34米的交通桥连接了淮安区城区与城西,将成为主要通行桥梁之一;桥头四座古色古香的3层楼阁,使工程既与周围的建筑风貌融为一体,又自成一景;游船码头雏形已现,为里运河文化长廊的游船停靠做好了准备;在里运河与月湖之间,月湖泵站也在如火如荼建设,即将竣工验收……
这一思路在北门桥控制工程设计中也得到了体现。“清江浦古城曾有安澜(东)、登稼(西)、迎薰(南)、拱宸(北)四座城门,这次我们计划将四座城门‘移’到北门桥四个角上,仿旧如旧建设四座桥亭,让市民游客重温古城历史。”市水利局基建处刘连建说,北门桥控制工程还将桥面道路拓宽至25米、双向四车道,一个工程将同时满足城市防洪、水位控制、水上航运、城市景观、城市交通及市政管线布设等综合功能。
“水利工程既要着眼水利,更要跳出水利,既要着眼现在,更要放眼未来。”市水利局局长尤其中告诉记者,单从防洪、补水、航运等基本需求看,这么宽的交通桥和亭台、楼阁、码头全部没必要建,但这些都是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和淮安城区居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现在不建未来还要建,水利人不建别的单位还要建。
一个工程多种功能,不仅要体现水利之维,而且要体现景观之维、民生之维,不仅要考虑现实之需,而且念及未来之需。在这里,淮安水利人对这座城市强烈的担当意识得以明晰。
恪守以民为本 规范文明施工
2014年3月25日,北门桥控制工程开工。在市民网友的关注中,疑问也随之而来:北门桥拆了,市民怎么出行?这么大的工程,周边建筑会不会受影响?
“要把工程给居民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要最大限度地利民便民。”在北门桥控制工程启动之前,市水利局主要领导就对施工组织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艰巨的工程建设任务前,淮安水利人念念不忘的,仍然是百姓的日子。
事实也是如此。7月4日,北门桥封闭,但周边的群众并没有感到明显“不适”。原来,在北门桥封闭之前,市水利局就会同交警部门精心编制了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北门桥两侧的围堰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在桥西侧建设一座供机动车通行的钢便桥。
“车辆、行人通行基本没受影响,围堰还进行了全封闭围挡,孩子过桥就更安全了。”市民陆女士对水利人细致周到的谋划竖起了大拇指。
北门桥附近不仅人流、车流密集,房屋同样密布。为防止施工降水造成北门桥周围建筑物损坏,市水利局对里运河两侧堤边实施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进行深基坑支护。“已经施工一年多了,周边房屋没有出现一起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损坏现象。”市水利工程建设处副主任叶洪桂介绍。
如果说交通组织、房屋保全等举措,彰显了淮安水利人浓浓的为民情怀,那么严谨规范的施工管理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淮安水利人的尽责之心、尽责之行。
“从工程进度到质量控制再到文明施工,全部建章立制,而且每月8日、23日左右,雷打不动召开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联席会议。”市水利局党委委员、水利工程建设处主任潘光杰一边介绍,一边念起了“顺口溜”——“裸土盖起来、车辆冲起来、围墙挡起来、地面硬起来、工地靓起来。”
五个“起来”佐证了记者多次到访北门桥控制工程工地时遇到的情形。在这里,你看到的是覆盖的土堆、平整的道路、醒目的标志、整洁的车辆,工地上材料、物件堆放得整整齐齐。“这是水利系统施工组织管理最规范、最标准的工程。”一位领导在视察北门桥控制工程时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于是,下面的这些荣誉便不足为怪:北门桥控制工程被评为城市建设精品工程、中心城市建设优秀项目,负责工程建设的市运河防洪控制工程建设处被评为市重点工程建设先进集体、荣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倾情守护记忆 全力加快建设
2014年7月16日的一次“意外”,为北门桥水利控制工程增添了曲折和故事:在里运河南侧河南西路开挖土方过程中,意外发现下部有古砖和条石,根据初步判断,很有可能是清江浦古城墙。
情况紧急!施工负责人第一时间向市水利局报告,局有关领导迅速赶赴现场查看,并立即向市文物主管部门报告,同时要求就地保护现场,停止施工,加强门卫值班管理,确保现场文物安全。
7月18日,市博物馆考古队走进了北门桥工地。很快,勘探初步结果出来,发现的就是清江浦古城墙遗址。
8月11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清江浦古城墙遗址发掘情况,对社会关注的有关话题进行了一一回应。最终,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市水利局根据工程建设与文化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原则,主动变更工程方案,配合文保部门制定文保方案,市长曲福田专题听取相关工作汇报。“根据文保方案,我们将做好清江浦北城门遗址及城墙的保护、展示工作,设置休闲廊道和亲水平台,市民游客可以通过廊道进入桥下,一睹古城城门及城墙遗址风采。”叶洪桂说。
清江浦古城墙遗址发掘与保护的话题还未降温,北门桥工地再次传出重磅消息:今年3月起,工地上又连续发现航弹、手榴弹、迫击炮弹等100余枚爆炸物,数量之多极为罕见。
情况紧急!市水利部门马上报警,市巡特警支队随即安排排爆专家全副武装来到现场处置,举办识爆防爆专题讲座,开展安全教育,邀请解放军理工大学排爆专家现场指导,优化调整施工方案。最终,发现的爆炸物全部被安全转移。
工程进度为保护城墙遗址“让路”,为施工安全和群众安全“让路”,影响工期超过5个月。“不能让‘唤醒’的文物再次沉睡下去!”潘光杰告诉记者,虽然这两起“意外”影响了工期、增加了成本,但为了守护城市记忆、为了群众和施工安全,“奉献再大、付出再多也值得。”
如今,从堂子巷到北门桥,淮安水利人仍在不断加大施工投入,抢抓施工进度,一刻也不停地朝向工程早日竣工运行的目标飞奔着……(供稿:淮安市水利局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