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国际出版论坛在京召开

26.08.2015  20:08

              作为第2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2015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于8月25日在京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出版国际化的战略选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宣部副部长庹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分别在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出席论坛。

      严隽琪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出版业要加强出版产业国际化的战略思维。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并发挥我国出版行业的资源优势、项目优势、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借鉴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发挥中国出版业主动作用,实现中国出版真正走向世界。要拓展资本融合与国际合作新形式,通过跨媒体经营整合相关资源,增强活力,在国际市场中为企业拓展多元化的赢利空间。要密切关注读者阅读变化趋势,结合近年来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图书市场相关数据,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手段,对读者阅读变化趋势和出版行业发展变化进行更深入、更科学、更准确的解读和分析,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创新能力与经营效率。

      庹震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出版界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生产推出更多融通中外的精品佳作,加快出版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要具备全球视野,秉持“内容为王”理念,制定务实有效的品牌战略,走差异化路线,实施本土化战略。要顺应趋势,抓住机遇,加强国际合作,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渠道,扩展合作领域。希望中外出版人共同肩负起传承人类文明、促进文化繁荣、推动社会发展的光荣使命,在全球出版业迈向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上共创新业绩,共谱新篇章。

      吴尚之在演讲中指出,近年来,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大,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平台更加多样,成效更加显著。

      他表示,出版是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又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有力杠杆。国际出版交流合作比以往更加必要、更加迫切。面对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新趋势、新要求,一要努力提升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内容品质,打造精品力作,提升版权贸易与合作出版的内容质量、思想深度和文化含量;二要继续加大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支持力度,强化重点工程项目的支撑作用;三要持续建设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发挥好北京图博会等国际书展平台作用,建设好中外交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四要积极培育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知名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实施本土化战略,拓展合作范围,丰富合作形式,参与国际出版业资本运营和企业管理;五要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外出版交流合作,深化务实合作,组织实施重点工程项目,打造丝路书香共同体,融汇区域文化成果,形成出版资源互联互通、渠道共享共用、内容共同开发、产业共同发展的出版交流合作新格局。

      围绕论坛主题,《自然》杂志全球执行主编暨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地区总监尼克·坎贝尔、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非、荷兰威科集团全球新兴与发展市场首席执行官科琳·桑德斯、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等中外嘉宾也分别在主论坛上作了演讲。当天下午,还举办了“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出版业融合发展、阅读与出版等3场主题分论坛。

      据了解,目前中外出版交流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数字显示,中国出版物进出口总量由2011年的4577万册(张)增长到2014年的4700万册(张),贸易金额由2011年的4.99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5.94亿美元。中国版权贸易总量由2011年的24422种增长到2014年的26988种,版权引进品种与版权输出品种比例由2004年的8.6:1变为2014年的1.6:1。此外,在英文版权贸易不断增长的同时,其他语种特别是小语种版权贸易实现较快增长;一批反映当代中国主题的优秀出版物进入国际市场。

      论坛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局长张雁彬等参加论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口管理司司长蒋茂凝主持主论坛。  (章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