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角分汇成励志奖 南航藏族姑娘的"逆袭"感人

25.12.2014  11:34

        新华网南京12月25日电(庞雪汀 通讯员 徐燕明)“1953年……1989年……直到我,60年,三代人,始终怀着航空梦”、“4072公里的路程,45小时的硬座…我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我身上贴着工科女的标签,可我的钢琴与声乐都达到了十级”……12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表彰大会上,一个又一个年轻的声音大声宣告自己独特的大学生涯、别样的青春。

        以爱育爱 元角分汇成励志奖

        “也许我们只需要放弃一次独处求静的安逸,一次朋友聚会的欢愉,一次家人团聚的温馨,甚至只需要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变成学生前进的动力,永不言弃的信心!”9月10日,这样一段话出现在南航园丁励志奖学金倡议书上。这一次,继 “园丁励志奖——定额捐”活动后,南航发起了该奖项的“零钱捐”活动。

        零钱捐,即捐出个人每月税后工资中个位数余额(元角分部分)的形式参与捐赠,筹资渠道为广大教师个人和及校内各种类型的组织,如学术团体、科研机构、基层党组织等。而园丁励志奖学金是南航给砥砺自强、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明显进步学生的专项奖励,并致力于创造“凝聚师爱、以爱育爱、激励自信、感恩成长、全人发展”的育人模式。

        南航机关党委书记薛忠云,一年一次性捐款两万元,是目前南航捐款数额最高的老师。“先后出任复旦大学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家福院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一流大学不光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爱!”在薛书记看来,爱学生是每一个南航教师的天性和本分。

        据了解,园丁励志奖学金已挽救和激励8名延长学生年限的学困生实现迷途逆袭,其中3名延长学习年限的获奖毕业生顺利签约心仪单位。

        立志航空 六十载薪火相传

        “1953年我的姥姥、姥爷走进南航校门;1989年我的姑姑、姑父走进南航校门;再到2012年我也走进了这座学府”,来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闫旭站在台上骄傲地说,他是家里第三代航空人,“我要向父辈、祖辈一样,继承航空世家的光荣。

        然而,大一学年不理想的成绩、考试的失利、学生工作的繁重、远离家乡的不适应,都让他想到了放弃。彷徨时刻,“罗阳”事迹报告会让闫旭再次记起自己儿时的航空梦。“那身熟悉的中航工业的制服,罗阳爷爷穿过、林左鸣伯伯穿过、我的父母也穿过”,他的理想告诉他,“一个不敢去追梦的人,一个不努力的人,没有资格去穿它。

        现在站在台上的闫旭,绩点4.2、专业第一、国家奖学金,谈到他参加的江苏省电子设计大赛,“可能是焊一天电路、可能是编一天单片机、可能忙到忘了吃饭”,谈起比赛的四天里他只睡了10个小时,闫旭腼腆地笑笑,“其实我知道,我在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着我的人生”。

        千里迢迢 藏族姑娘的逆袭

        “站台的地砖比我们村里最有钱家的还要耀眼,熙熙攘攘的人流比我们全镇集会时候还要热闹”,这是嘎玛白姆下了火车后的第一感受。她来自海拔5400米西藏当雄县一个偏远的村庄,她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

        “爸爸妈妈就再也不去医院看病,弟弟妹妹也早早就辍学,村里五十八户人家每一家都为我捐了钱,最终,我才能站在这里”嘎玛白姆说。然而无法融入同学话题的嘎玛白姆感到孤独、汉语不好的她听课很费力、几乎没有操作过电脑的她却学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新环境让她彷徨失措。

        为了尽早融入新环境,改变自己的命运,嘎玛白姆早起晚睡、每天保证4小时的自习时间,积极参与省级创新基金项目、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等课外学术活动。就这样,她成为了学校第一个获得奖学金、第一个获得省级竞赛奖项、第一个担任班长的藏族学生。

        嘎玛白姆说,她一直知道如果没有社会的资助、老师同学的帮助、大山深处的期待,不会有现在的她。于是,连续两年,她都选择在暑假回乡支教,给更多像她一样的困苦孩子“希望”。“今年夏天,我召集了25名志愿者,开展了格桑花开支教项目,他们募集资金为村小学添置了火炉、热水机、书柜等,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努力,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嘎玛白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