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每个江苏人享受高品质生活

22.01.2022  15:21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

   努力让每个江苏人享受高品质生活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对标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江苏有哪些“短板”亟待补上,哪些“长板”还需拉长?如何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不断提高“民生七有”的精准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调研思考,代表委员们带来了不少“金点子”。

  补齐短板,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尤其需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持续向基层、农村和困难群众倾斜。

  “每个人都应享受均等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之一。”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副院长陈爱蓓认为,均等化主要解决的是不公平的问题,这种不公平、不均衡,既存在于城乡、地区之间,也存在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而结合江苏实际,基本公共服务最大的短板在农村。“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成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一个突出体现。”她认为,逐步增强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能简单地做“加法”,而应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统筹水平,久久为功地破解难题,从根本上缩小居民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城乡差距。

  补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这块“最短板”,省政协委员、江苏运通律师事务所主任谢士灵建议,树立全省“一盘棋”的理念,以制度为切入口,填平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无形沟壑。他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在于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结合我省各地发展水平不同,要因地制宜明确基本公共服务享有者应享受到的权利清单,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与财政保障能力之间寻找最佳平衡。

  疫情大考,也考出了公共卫生领域的短板和不足。“有呼必应、有应速达,是实现‘均等化’的前提。”省政协委员、徐州市卫健委主任梁军认为,只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才能保障全体公民享有的机会均等、结果均等。她建议,加快打造快速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全力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品牌化、优质化、均衡化发展。

  锻造长板,精准提供更优质服务

  在教育、医疗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江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如何“好上加好”,聚焦老百姓需求精准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具体要求,为新一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推动“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省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郑永安与记者分享了“南航经验”:在溧阳设立天目湖校区,与南京市秦淮区启动一系列合作,共建南航附属郑外教育集团、联合启动南航秦淮创新湾区建设……在他看来,去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双一流”高校要发挥引领作用。“很多大学在省内建设校区和研发机构,将给城市导入优质的教育资源、人才力量、创新元素,有助于提高整个城市的创新能力、文化气质和人口素质。”接下来,南航将进一步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提供更多优质人才资源、教育资源和创新资源。

  “随着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越来越抢手,就业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省政协委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丁志春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推进中职“领航计划”和高职“卓越计划”提出明确要求,提振了全省上下对职业教育的信心。“期待在确保教育公益性基础上激活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推动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省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曾莉注意到,从“中医大省”迈向“中医强省”,江苏还存在中医与中药发展不平衡、中医药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矛盾突出、具有江苏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创新产品不足等诸多问题。曾莉表示,加快中医强省建设,南京中医药大学将进一步支持中西医交叉创新临床和基础研究,推出更多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

  省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所所长陈仁寿去农村义诊时发现,农村老百姓对中医的需求量较大,但苦于“家门口”的好中医很少。他建议,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力度,统筹全省各地的中医报销比例。“在苏南部分地方,中医的报销比例可达80%,但有些地方远远低于这个数字,推进中医领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优质化,提高中医的报销比例也应纳入其中。

  共建共享,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提出,到2025年,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在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赵俊看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资源联动和最优化配置,才能真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度,就是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有效举措。“我们将聚焦影响江苏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老百姓主要的健康需求,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点攻关,努力提供更精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谈到共建共享,很多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信息技术。对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省人大代表、丰县师寨镇邱堤口村党支部书记韩雪侠有着切身感受。近年来,丰县实现城乡教育、医疗、公交、供水、燃气等“八个智慧一体化”的统筹建设,343个行政村的乡村治理实现高度数字化、网络化。“农村孩子可以在线聆听‘名师课’,农民用手机就可以看上专家号,村里有了直达县城的公交车,大多数人家通上天然气、用上自来水……数字化,让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在省政协委员,民革无锡市委主委、无锡市卫健委副主任徐雯看来,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医生不仅可以把问诊从线下“”到线上,还能通过健康档案全域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全方位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改革,将是今后的方向。

  (记者 顾敏 杨频萍 蒋明睿 方思伟 陈明慧 徐睿翔 陈珺璐)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