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助餐点补贴每顿上调0.5元

29.01.2015  08:58

  南京都市圈老人就餐享受同等待遇

  新华报业网讯 2014年南京市向所有社区和街道全面推开广大老年人急需解决的社区助餐点服务,迄今“试水”8个月,先后共有62万人次在助餐点就餐。而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因为2014年市民政部门对就餐老人的补贴预算与现实出现差距,实际就餐老人能够获得的补贴非常低,导致有的助餐点只有几个人或十几个人。最近,市民政局调整了对助餐的补贴,明确对低保、五保等困难老人每顿饭补贴两元/顿(原先是1.5元),75周岁以上老人补贴一元/顿(原先是0.5元)。

  新的补贴标准明确,来助餐点就餐的老人中“五类老人”(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的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70周岁及以上的计生特扶老人;百岁老人)、75周岁以上老人,以及南京都市圈范围内的老人,在助餐点享受与南京市户籍老人同等补贴。对于从事社区助餐点服务的社会组织,资质条件参照《关于开展助餐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并须经区民政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认可。财政对于这些组织的补贴,将依据来就餐的总人次实施:2000-10000人次就餐,给予3万元/年补贴;10000-30000人次就餐,给予4万元/年补贴;30000-50000人次就餐,给予6万元/年补贴;50000人次以上就餐的,给予10万元/年补贴。记者了解到,补贴体现的意图是,集中规模就餐,提供服务的组织或餐饮机构也应具备相应的规模。试图引导助餐点进行集中规模设置。

  “老人来就餐都要刷市民卡,这是机构计算人数的依据,并随后在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统计、向社会公示。”相关负责人介绍,补贴流程是助餐点申请—第三方评估—市民政局审批—拨付经费。今年将每半年评估并结算一次。对于在助餐点就餐老人的补贴,费用在1000元以上的,纳入补贴范围,不足1000元的放到下一结算周期累计结算。他强调,就餐的质量取决于老人的评价,对于抽查中反映的“不满意”,只要超过30%老人有疑义,补贴就终止。此外,对于社会餐饮企业或社会组织中有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投诉,经调查属实,也将一票否决。“老人餐桌是良心工程,我们把财政补贴发给你,就是希望你为老人服务,社区助餐点倡导的是公益市场服务理念。”通讯员陈永

  扬子晚记者董婉愉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