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助学行动:高邮三位7旬老人送来28名贫困生资料

16.07.2016  03:39

本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已收到近五百份贫困学子的助学申请

三位7旬老人送来28名贫困生资料

  高邮三位关工委老同志亲自将学子报名情况送到本报助学办公室。

  2016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在五月起航,至今已经收到了近五百份贫困学子们的助学申请。随着高考成绩陆续发榜,我们又迎来了新一波报名高峰。今年的报名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单亲家庭,比如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带着多个孩子生活;也有一些是孤儿,失去了父母,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父母一方残疾或者重病,没有劳动能力,高额的治疗费用让本无多少积蓄的家庭负债累累。在升学这道关口,社会爱心人士和各级单位和组织在他们背后默默助力,以关工委系统为例,全省已有各级共数十家关工委每年摸底调查贫困学生的情况,统一向扬子晚报寄送。

  昨天上午,三位平均年龄76岁的老人来到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办公室。他们是高邮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三位“骨干”,当天早上五点多就起身出发。“这样就放心些,不会弄丢了”。说话的是73岁的高邮市关工委副主任沈正宏。

  沈主任介绍,首先由学校提供贫困学子申请名单,经过一一探访和调查后,再逐级进行筛选。经过挨家挨户走访,最终从一百多位学子名单中筛选出了家庭状况相对更困难的28位,他们来自高邮中学、高邮市第一中学和高邮市第二中学。“其他孩子,我们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尽量给予帮助。

  说到这,沈主任从文件袋中拿出厚厚三摞申请资料:封面的登记表上清楚地罗列了各个学子的个人信息和简要家庭困难原因,而每个学子的申请资料也是统一格式,方便查看。沈主任解释,他们按照报纸刊登的报名要求,制作好申请表模板,发放到学校,想要报名的同学可自行领取。

  问起每个孩子的情况,沈主任都颇为了解。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刘晨的学生,她和父母蜗居在一间十几平米的老房子里,房间里只能放下一张床。没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刘晨在家长期睡沙发。爷爷奶奶生病期间花光了家里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最终离世。她的父亲长期患病,母亲是文盲,家庭经济拮据。

  报名和捐款工作仍在继续,广大贫困学子请抓紧时间按照报名要求进行申请,本报读者也可推荐身边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报名。已经报名的同学,请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补寄至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办公室。在此,我们也呼吁更多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参与。

  实习生 吕宥家 扬子晚报记者 冯可

   报名须知

  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是中国著名慈善品牌,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2003年起在江苏开展。入选利群阳光学子的贫困学生,将获得每人5000元助学金。

  ●报名条件:今年参加高考的江苏籍学生,被本科录取,不含免学费专业;品学兼优,家庭贫困。

  ●提供资料:1、本人申请(详细介绍个人基本情况、家庭贫困情况、逆境中艰苦求学的经历);2、身份证复印件1份;3、贫困证明1份(户口所在地乡镇、街道以上民政部门或委员会出具);4、高考录取通知书复印件1份(收到后立刻补寄、并写上高考分数);5、近照1张;6、能够及时取得联系的电话。

  ●邮寄地址:南京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传媒广场1号楼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办公室夏老师

  ●报名及捐款咨询电话:

  025-58681345

  025-58681350(工作时间)

  扫描二维码关注扬子晚报公益微信公众号“阳光力量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