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天假期”受关注 美好的“休假”难逃的“加班”

12.08.2015  20:00

  中新网南京8月12日电(记者申冉)“几乎每个周末都有一天在加班,否则没法完成工作任务。”12日,对于受到社会各界热议的“2.5天假期”,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李鑫显得很无奈,带薪小假期看起来很美好,但无薪的加班却如影相随。经济专家则提醒,过多的假期或让企业越来越“”不起员工。

  11日,中国国务院发布文件,首度要求“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这个美好的消息,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是否真的能够“落地”?目前看来,还有点遥远。

  在政府某部门工作的公务员刘涛表示,带薪休假这几年得到了彻底落实,“已经是‘死规定’了,一般每年年初会要求每人做年度休假计划,方便部门统筹安排。

  但他也坦言,每周末加班一天几乎是“潜规则”,“开会、学习、处理突发工作……已经习惯每周只放一天假。”刘涛对于“2.5天”的小长假并没有报很大期待,虽然公务员被普遍认为是最有可能贯彻这一文件的职业。

  而李鑫所在的事业单位,除了休假制度参照公务员之外,周末加班则主要看“工作量”,“工作量大的时候,周末两天都要连续加班。

  在一家著名国有IT企业上班的邢亮,“加班”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企业文化”,“每天主动加班到晚上九点,周末任意一天到单位值班。”邢亮坦言,“年假休息是有保障的,但加班却没有一个人敢说‘不’,这意味着你从领导的‘升职名单’中消失。

  “(员工)休假和周末两天休息基本能保证。”在一家美国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作的刘红直言,“不过,外国老板对于‘2.5天小假期’的文件,应该还没有概念。总的来说,外企对效益更为看重,人力成本控制的很严格,这样的假期实现难度较大。

  对此,南京大学长三角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志彪认为,对于“2.5天休假”应理性看待:一方面,确实提高了劳动者的福利,同时,也给予有休假和消费需求的人群足够的时间去休假、旅游和消费;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要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目前,中国面临严峻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人口数量红利下降,过多强调休假福利,会让市场化的企业在面临竞争力减弱的情况下,选择裁员和减少招聘来提高生产率和降低人力成本;对于非市场化单位,如政府、某些事业单位来说,又难免陷入“不公平福利”的舆论漩涡。(完)

  原标题: “2.5天假期”受关注美好的“休假”难逃的“加班

  稿源:中新网

  作者:申冉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