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三双”部署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17.07.2015  14:10

    张占斌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数据。从整体上看,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的“三双”部署正在加快实现,中国经济正朝着速稳质优、行稳致远的方向发展。

  一是经济增速高于预期,基本趋势面向良好。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我国今年上半年GDP为296868亿元,同比增长7.0%。应当说,在全球经济总体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上半年能够保持7%的增速实属不易。一方面,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经济增速依然明显快于发达经济体,也好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逐步企稳;另一方面,从国内情况看,7%的增速也回应了诸多经济学家的担忧。

  二是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从产业结构看,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逐步成为产业组织的基本特征,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还在延续。从内需结构看,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0%,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夯实。

  三是经济质量稳步提高,发展效益持续改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此外,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在“不唯GDP”的政绩观导向下,中国经济在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

  四是经济政策精准实施,发展态势继续向好。今年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保持定力,精准施策,锁定“靶点”,采取“滴灌”、“喷灌”的方式,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价格水平看,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价格水平总体上位于预期的合理区间之内,得益于有力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货币政策看,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狭义货币(M1)余额35.61万亿元,增长4.3%,流通中货币(M0)余额5.86万亿元,增长2.9%。这样松紧适度的货币供应量,既避免了“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也避开了政策的多变性和不连续性,有力地稳定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市场信心,推动中国经济向着速稳质优的方向持续发展。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