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保留“身份”加分 取消“特长”加分

18.12.2014  11:44

  新华报业网讯  在教育部昨天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课程)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中明确,高考将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仅保留烈士子女等5种加分项目。

  这一政策精神在江苏其实早已经落地。记者从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江苏早在2006年前后,就取消了学科竞赛和高水平运动员项目的加分政策,改为让高校自主决定是否录取。比如针对外省不断爆出问题的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江苏现行的做法是,取消加分政策,改为建立在高校体育专项测试基础上的自主录取。报考高水平运动员项目的考生,经审核公示后,可以参加高校组织的体育专项测试,成绩合格的考生,文化成绩达标的,由省教育考试院正常投档,由相关高校决定录取。

  江苏的加分考生中,获得加分资格的普遍是因特殊身份。在江苏2015年高考百问中,明确规定了可享受高考照顾加分政策的六类考生,分别为:烈士子女,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及台湾省籍考生,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重大突出事迹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今年新增了一项,受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部门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或其子女在同分考生中优先录取。

  究竟有多少考生获得了加分资格呢?记者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2014年江苏获得加分资格的考生总数为2140人,2013年为2139人,2012年为2200余人,近几年总体上变化不大。

  按照加分原因来细分,2014年获得加分的考生中,获得少数民族加分考生为2065人,占到加分考生总数的96.5%。其他的几类为,归侨子女7人,华侨子女59人,台湾省籍6人,烈士子女1人,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2人。

  去年,加分政策中的“思想品德”加分项曾引发社会热议。其实,能够享受到这一政策加分的人数并不多。相关专家指出,思想品德方面有重大突出事迹实在难以界定,所以这项加分政策更多是鼓励性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记者仔细查对了江苏2012年到2014年的加分考生名单,三年中只有一名考生因为该项目加分,就是来自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的女生郭秦,郭秦是个小有名气的少年作家,更因为慈善而闻名。

  国家最新政策,“思想品格”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对有突出事迹的考生,按照有关程序,高校可破格录取或单独考试录取。江苏2015年政策中还保留了“思想品德”加分,记者致电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是否会根据国家新政策做出相应调整,并未得到明确回复。

  江苏2015年高考百问规定的加分政策和去年比,只减少了一项:就是俗称的“小语种”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小语种”专业时,原有的10分加分今后将取消。

  此外,江苏有一项特有的加分政策,即俗称“小高考”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中:四个科目每考1个A,高考成绩加1分;考了4个A,可以加5分。这一政策,据透露,在已初步成形的江苏新高考方案中拟定在2016年取消。

  总之,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性,缩减加分政策,拼“裸分”已成为大势所趋。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