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结案592件刷新历史纪录 南京“办案状元”这样炼成

16.02.2016  11:41

龙虎网讯 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公布司法大数据,江宁法院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庭闫立海、孙大强两名法官以年结592起案件刷新历史纪录,并列成为全市法官的“办案状元”。

在全市法院去年结案16.9万余件、人均结案178件、收结案增幅近20年最高的背景下,“办案状元”是怎么炼成的?记者近日采访了其中一位“办案状元”闫立海。

法官带着两助理,月均结案数创纪录

闫立海每天从早上9点踏进办公室就开始忙。桌上堆着材料,电话不断响起,他像陀螺一样在法庭、办公室里奔波,工作日每天开庭4—6次,有时晚上还要熬夜写判决书。“这一天啊,抬头开庭,低头写材料,过得可真快啊!”他在“真快”二字上的发音格外重。

闫立海是开发区法庭的副庭长,去年该法庭成为我市司法改革中审判机制改革的基层试点。根据试点要求,闫立海作为主审法官,带着两名法官助理和两名书记员,共同组成五人团队,全面受理江宁开发区、高新园及东山、秣陵街道部分民商事案件。欠钱不还的、拆迁矛盾的、继承纠纷的……都是开发区法庭的收案范围。

去年,闫立海的团队一年结案592件,月均49.3件,以全年251个工作日计算,每天有2.4件案件审结。与全市法院人均结案178件、全省法院人均结案167件的数字相比,“办案状元”的结案数刷新了纪录,但面对这样的工作量,巨大的工作压力始终伴随其中。

串场”似陀螺,审案变“侦探

丈夫借了20万后失踪,朋友起诉离了婚的妻子还钱,这合理吗?两名中年女子为“争地盘”互掐,原告受伤前来起诉,发生地却在被告的地盘上,谁先动的手?工作中,摆在闫立海面前的,往往是那些看起来合理,仔细一琢磨又有些反常的事件,顺着“反常点”抽丝剥茧查真相,也成了法官所要面临着的挑战。

民事案件里,法官审案有时候像侦探。”闫立海说:“原被告双方的说法常常出现较大分歧,如何判断案件的真相,是每一个民事法官的基本功。对这些看起来有些‘反常’的行为,法官就必须结合自己的审案经验,作出进一步判断。

因为有两组法官助理与书记员,闫立海的案件可以两起案件同时开庭,由法官助理进行前期质证程序。因此,法官“串场”成为开发区法庭法官们的日常,开完一个庭,程序性工作交给助理,再到另一个法庭里开审其他案件。“每天平均要开4—6个庭,中午开到12点多是经常的事情。要不然,一年这么多件案子哪里办得完呢!”提到开庭,闫立海的语气里带了一丝疲惫,在基层法院里,法官开庭“串场”、变身“侦探”是不少法官工作的常态。

办案状元”的艰辛与坚守

成了“办案状元”,闫立海其实笑不出来,这既是“团队力量大”,也有着颇多“难为外人道”的艰辛与坚守。

虽然有“帮手”,能在事务性、程序性工作上分担,但来自592起案件的压力还是结结实实压在了闫立海身上。每个案件原被告双方至少两个人,庭审过程必须精力高度集中。

每天上班,他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当天要开庭的卷宗仔细再看一遍,结合之前调查了解到情况,对案情和争议点进行预判。开庭后,通过原被告双方的陈述和证据材料的展示,结合提问,闫立海将预判情况再进行修正,进一步查明案件。

法官审案是一项强度极大的脑力劳动,审案程序、证据分配、事实认定……环环相扣下,一环出现的细小偏差,都可能对案件走向产生影响。如何以理服人、如何去伪存真、如何让当事人服判息诉,都是装在这名基层法官心里的一道道坎。“这么多案子,这么多想要的内容,说不累是假的。”闫立海说他最多一天开了12个庭,结束后坐在办公室的凳子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说完这话,闫立海的办公室外传来敲门声,同事来跟他确定当晚加班的安排,那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八度。(记者  张源源)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于倩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