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六大行动扶贫7个少数民族村 力争一年变样

19.06.2015  19:47

  “干部为基层做事情,不在于多,也不在于大,只要能从小处着眼,实处着手,真心实意为群众多办‘小事’、办成‘小事’,积少成多,就一定能改善群众生活,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江苏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新近在赴沭阳县马厂镇赵庄村(少数民族村)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时如是说。

  宿迁是江苏省农村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有回、满、苗、布依、基诺、彝、畲等43个少数民族、7个民族聚居村、2.4万人。今年3月份,宿迁市启动“同心·助村”行动,全市各民主党派团体、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和市、县(区)有关部门通过“牵手共建”、“同心·五送”、“光彩反哺”、“项目致富”、“技能提升”、“特色村寨”六大行动,加快推进少数民族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行动自3月20日启动实施以来,7支‘牵手共建’队伍相继赴挂钩村摸‘家底’、问需求,共收集少数民族村干部群众各类意见建议78条,梳理涉及民族村发展的重点帮扶需求17条。”宿迁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史硕举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坦言,当地7个少数民族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缺少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场所,缺乏有效稳定的增收渠道,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享有的特殊政策落实还不到位等方面问题依然存在。

  史硕举介绍,此次行动首先建立了“一个民主党派组织、一个商会组织、一个非公企业、一个政府部门”共同帮扶一个少数民族村的“牵手帮扶”机制。除了组建送医疗、送教育、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五支“同心”服务队以外,还将按照“一村一策”思路,有针对性地帮助各个少数民族村制定和落实发展致富项目,发展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种养业和加工业。

  在“同心·助村”行动结对帮扶一览表上,记者注意到宿城区中扬镇岭桥村的结对企业是当地一所驾驶员培训学校。宿城区副区长刘培禄解释,之所以选择驾校作为岭桥村的帮扶企业,是因为驾校可以通过减免学费、甚至免费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技能培训的机会,“通过倾听少数民族群众诉求,我们还确立了建设一条少数民族商业街、一座清真寺、一所便民服务中心、一处文化健身娱乐广场、一个致富项目的‘五个一’发展思路。

  记者在走访沭阳县马厂镇赵庄村时看到,96盏路灯新安装在村道路一侧,村出入口两座回民牌路也已新建完成。马厂镇党委副书记姚克刚告诉记者,赵庄村因地理位置偏僻、集体经济收入没有固定来源,在宿迁市7个少数民族村中发展较为落后。“村中群众多在马厂镇周边工厂打工,下班后回家天黑路远不安全,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提上了工作日程。

  “现在能做的事情马上做起来,让少数民族群众感受到切身的变化。”史硕举告诉记者,此次行动总体将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切实解决少数民族村群众反映强烈的“断头路”、“临时水”等问题,同时推进“同心室”(卫生室)、“同心路”、“同心桥”、“同心点”(教学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当地群众的幸福感,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