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紧制度笼子打造廉洁国企---泰州国家粮食储备库制度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09.09.2015  10:4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有粮食企业经过多轮改革,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不断发挥,国有企业形象不断提升,但仍有一些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致“牛栏关猫”关不住、部分制度成了“橡皮筋”。对此,泰州国家粮食储备库(以下简称泰州国储库)全力构建制度的笼子,“闭天窗”、“堵后门”,打造风清气正的廉洁国有粮食企业。

一、泰州国储库制度建设情况

泰州国储库前身是泰州市东风路粮库。2010年,为支持城市建设,粮库启动退城进郊,从东风路迁建到市农业园区。新粮库总仓容8万吨,建有烘干服务中心、驳岸码头、为农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年购销粮食12万吨以上,是市区最大的储备粮库。新库运行以来,泰州国储库从实字出发,在严上发力,先后以廉洁风险防控、警示点模块建设为抓手,有力有序推进制度建设,努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泰州国储库以岗位风险防控为基础,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积极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全面排查风险点。围绕“人、财、物,购、销、存”六个方面,结合粮食购销企业业务特点,突出重点部位,针对重点环节,采取自查、互查、专项查等多种方式,排查出原粮购销价格、粮食质量检化、物资采购、费用管理、基本建设、干部聘用及人才招录等八个易发、高发风险点。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措施。结合排查出的风险点,逐条制定防控措施,并就17个重点环节编制规范的防控流程图,做到风险点、防控措施、流程图三位一体,张贴上墙、公开承诺。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全面梳理修订规章制度146项,新制定制度26项,包括了仓储管理、购销管理、资金使用、行政后勤管理等环节的内部控制,覆盖了各个环节、各个岗位,风险防控实现无盲点、无断层、全覆盖。

三是突出风险防控流程。国储库在风险防控中突出重点,业务上,紧盯储备粮轮换、购销程序、合同管理等环节;财务上,重点抓好支出费用审批、资金使用管理;行政上,完善车辆维修加油及使用管理,严格物资采购报账审批,业务接待实行事前申请;工程建设上,坚持项目公开,严格招投标程序。重点做到“重大事项研究确定落实到会议上;审批手续落实到单据上;购销业务落实到合同上;重要行政和经济事务落实到相关台账上”四个落实。

在廉洁风险防控的基础上,从2014年开始,国储库以“实用、管用、落细、落小”为出发点,围绕业务环节建立预警机制,全面梳理各部门业务环节警示点,针对各业务环节中已经存在的、以前发生过的、容易疏忽的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剖析研究,把各业务环节警示点汇编成简明的条目,并制定相应工作目标模板。

警示点目标模板涉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但又不拘泥于面面俱到,重点针对的是业务环节的敏感点、易忽点、习惯点等警示问题,从业务环节、警示点、目标模板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如业务科部分包括了质量检验、进出库、空仓准备、监船、环境卫生、环流熏蒸、单面封等业务环节,并分别列出了警示点和目标模板。就单面封这个业务环节,列出了操作不按要求、卫生清洁不到位、检查不重视等三个警示点,并注明了单面封工作的五方面工作要求即目标模板。警示点目标模板,进一步规范了粮库内部业务环节管理,提升了企业员工业务管理水平,推动了企业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发展。

二、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储库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制度结构,形成了包括权力运行、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体系,个人不定事、个人不批钱,各项制度执行也比较到位,但仍有一些不足和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少数制度设计不够合理,没有根据实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如公开拍卖制度,底价确定、发包的途径和方式、评标的程序等还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部分制度执行还不严格。内审制度、党建制度等执行没有持久性,往往制度刚出台的时候,执行得很好,时间长了,执行制度就“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固定资产购置、维修等风险防控流程执行不严格,有边建边报、先建后报情况。三是制度建设与奖惩机制没有有效衔接。目前,国储库实行了考核制度,但制度执行得好不好、工作干得好不好,考核工资差距并不大,大多数职工之间也就几元钱的差距,考核得分最高的和得分最低的也就20元左右的差距,不能有效发挥奖惩作用,这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制度执行不严者。

三、加强制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国有粮食企业购销活动频繁,资金使用量较大,其他涉财涉物业务也较多,这就要求每个粮食人崇尚廉洁,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建设阳光国企、法治国企。

优化绩效考核,激发职工活力。 根据部门规模大小、工作内容不同,确定各有侧重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方式,以考核得分为基础确定考核等次,以考核等次确定考核工资,同时加大考核工资比重,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完善财务内审,管好用好资金。 坚持审计与监督并重,以“揭问题、查根源、堵漏洞、促管理”为目标,将现有的财务内审制度进行完善,并与企业其他部门业务融合在一起,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各环节衔接处为控制点,帮助企业梳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

坚持公开透明,广泛接受监督。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积极推进企业重大信息公开,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外,准确、及时公开粮食购销、物资采购、设备维修、人才招聘等信息,拓展公开载体,扩大公开范围,充分接受社会和职工监督,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规范经营。

运用数字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数字化粮库的运用是现代化粮库发展的方向。结合粮库实际,改进数字粮库技术,不仅程序控制通过图表可视操作,而且实现粮食从入库到出库的全程可视,提高粮食购销存的透明度,确保可查、可追溯、证据链条完整,让农民卖上“舒心粮”、库存均为“放心粮”。

注重制度执行,加强长效管理。 三分制度,七分执行。好的制度,还要靠好的执行。要坚持依法履行职责,科学民主决策;要按照既定流程,规范事前、事中、事后运作;要建立违纪查处问责制度,落实“落笔有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对外依法经营,对内依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