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执行须防“破窗效应”

04.08.2015  09:08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做过一项试验:把两辆汽车放到两个小区,并把其中一辆的车牌摘掉、车顶打开,结果不到一天就被偷走,而另一辆则摆了一周也安然无恙。以此为基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尔逊提出,一扇窗户坏了又不及时修理,很快这座房子的其他窗户也会被损坏,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应”理论。

  地上一个烟头没有及时清理,过不了多久就会垃圾遍地;一幅涂鸦没有及时清除,接下来的模仿者就会把墙壁盖满;有人购票不排队而无人制止,后面的人就会一哄而上;有人不去办公室上班得不到惩戒,过一阵办公室就可能空空如也……生活和工作中的“破窗效应”提示人们,制度和规矩要得到维护,必须管好“第一次”。

  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第一扇破窗”如果得到默许,千里之堤的“第一个蚁穴”就此诞生,久而久之,谁也不把制度当回事,规矩就沦为可有可无的“稻草人”。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指出,要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严加惩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可谓点到了时下一些制度执行不力的“七寸”。

  近年来,各方面制度日益齐全,除了有的需要与时俱进地作一些补充、修改、完善外,大多数只要执行到位就能起很大的作用。问题是,由于“破窗效应”等原因,一些制度没有得到严格落实,甚至沦为“稻草人”,形同虚设。这其中,有的是因为制度落实的监督者“”,担心得罪人而当老好人,对一些特定的人搞“选择性落实”, 看人执法;有的是因为“”,因为怕麻烦而宁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看到有人违反制度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鞭子虽然高高举起,却轻轻落下;也有的是因为“”,对违反制度的行为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和洞察力,等到发现已经违规者众。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极大地破坏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力,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极力防止。

  制度不是能被随意破窗的“玻璃房”,更不是四面漏风的“破木房”,而是不能踩的“红线”、不能越的“底线”、不能闯的“雷区”。防止“破窗效应”,一方面是要扣紧制度执行的“第一颗纽扣”,全力避免第一扇“破窗”的出现;另一方面,即使第一扇“破窗”已经出现了,也要采取措施防止第二扇、第三扇的出现。换言之,即便违法规则和制度的人已经多了,一旦发现也应该立即制止,不能因为法不责众而不了了之,而应该真抓严管,坚持原则,抓“”不放“”、盯“”不放“”,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住人、管好权,“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

  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我省近期出台了关于落实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的《若干规定》等文件,这些政策文件既有严管干部、约束行为的办法举措,又有落实责任、加强监督、追责问责的保障措施,只要认真得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就指日可期。在执行文件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严防“破窗效应”,确保法规制度落地生根,成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强大武器。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