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安全意识和孩子一起“放暑假”!

26.07.2016  16:09
暑期,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活动空间增大。家长疏于防范,监管不到位,使脱离学校监管的孩子一下子进入安全管理“真空期”。儿童安全意识不足、防范能力有限、识险能力极差,加上好玩好动的天性,使孩子在假期容易受到事故伤害。 【暑期最易发生的儿童安全事故】 1.溺水 支招:首先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不让孩子去水塘和河流里游泳,即便是去正规场所游泳,最好也要有成人陪同;其次,如果在游泳池游泳要让孩子特别是幼儿远离深水处。 万一发生溺水,要做好急救措施,首先清理呼吸道,即口腔和鼻腔异物。然后让溺水儿童俯卧,用手按压其背部,把肺、胃内的积水排出后做心肺复苏,及时送去医院抢救和治疗。 2.交通事故 支招:交通安全永远站在黄线的后面等车,教孩子认识轨道交通上用的警示信号和警示标志,过马路一定要走斑马线。告诉孩子永远不攀爬轨道前的任何栏杆,在等待时,不要让你的孩子玩球一类会滚动的玩具。一些巷子窄,叮嘱孩子不要巷子里嬉戏,以防汽车或电动自行车撞上。 3.玩耍摔伤 支招:家长应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家庭环境,在阳台、门窗、楼梯等处应安装保护装置。幼儿上、下楼梯要有人搀扶。儿童骑童车时要戴上安全帽、护肘。 玩秋千注意不要摆幅过大。不要指望大点的孩子看护小宝贝,大人一定要在旁边。儿童玩滑轮、骑单车时,应佩戴好头盔、护膝;家长要引导孩子运动时专心并注意周围的环境。 4.动物咬伤 支招:每年的5-10月是狂犬病高发期,潜伏期很长。平时要教育儿童不要随便逗狗玩,外出遇见狗时,更不可以上前挑逗狗,接触其他的一些动物时,要保持安全距离,以免被抓伤咬伤。 不管被狗咬得伤势是否严重,家长都应立刻带孩子到防疫部门注射狂犬疫苗;被毒蛇咬伤后,首先要用冷水冲洗伤口,边冲洗边把毒血挤出来,然后在伤口的上方、近心脏位置,用带子扎起来,然后迅速送医院。 5.滞留车内 支招:很多把孩子“忘”在车里的家长,事后都追悔莫及。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车内密闭狭小的空间容易造成儿童缺氧,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窒息。高温、缺氧等情况都会夺走孩子的生命。 6.走失 支招:带孩子外出一定不要脱离自己的视线,最好亲自牵着孩子的手;教孩子牢记家庭成员的名字、工作单位及电话号码等;对于尚不能正确表达信息的孩子,可以在孩子的口袋中放置一张家长联系信息卡。 7.坠落 支招:别让孩子单独在阳台玩耍,最好在阳台门口加围栏,使孩子无法通过,此外,绝对不可在阳台上有垫脚的东西,以防万一。孩子天性好动,千万别让他脱离你的视线。哪怕在家里也不可以,一定要有成人陪伴。 8.烧烫伤 支招:夏季穿着较单薄,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将热水、热汤、粥等放置在安全的地方。另外,在给孩子洗澡时,也要先放凉水,然后再兑热水;家里炒菜做饭时,别让孩子进入厨房。 一旦发生烫伤要立即用冷水冲烧烫伤部位10至30分钟,或用冷水浸泡、冰块敷,直到没有痛感为止,不要涂抹牙膏、酱油等物品,并及时送往医院做专业处理。 9.触电 支招:要教育孩子远离电源,更不要用湿手碰触电源。最好在插座上装上防电的盖子,一旦触电,立即关闭电开关、切断电源。 如果离开关较远,先用不导电的干木棍、竹竿、橡皮带等把孩子与电源分开,再将小孩移到通风的地方,解松衣服,进行人工呼吸。 10.误食 支招:家长应将化妆品、家用清洁剂、药品等可能被孩子吞服导致中毒甚至致命的药品和化学用品放在孩子触及不到的地方。 如果孩子误服了药品等,就应立即送往附近的医院抢救。家长还要辨明孩子吃的是什么药物或毒物,如果搞不清楚,就要将装药品或毒物的瓶子及小孩的呕吐物,一同带往医院检查。 11.被诱骗 支招:家长应告诉孩子遇有陌生人敲门,尽量不要答话,更不要透露自己是一个人在家,可以用“爸爸正在睡觉”或是“大人到楼下买菜”等来暗示、吓退陌生人。即便真的是孩子认识的同事、邻居或是远房亲属,也应告诉孩子提高警惕,开门前最好先打电话大声通知家长,并尽量让门外人听到。 如果是独自外出时遇见陌生人搭话,要提高戒备,不能吃、喝陌生人给的食物或饮料,不能跟随对方去陌生的地方。 12.锐器等受伤 支招:家长要把刀、剪、锥子、曲别针、笔等尖锐的物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桌子、茶几等家具的尖角处有防护措施。 钝器伤后切忌反复揉搓肿起的包块,需要局部按压或给予冷敷,对于面积比较大的头皮或其他部位血肿应去医院检查治疗。 儿童安全事件无大小,一旦发生就可能酿成终身遗憾,所以暑期儿童安全不能“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