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利普顿:调查报道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02.06.2015  17:03

    《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记者,现在主要撰写、游说与伦理道德和企业议程相关的文章。利普顿出生于费城,大学毕业于日耳曼敦学院,获得佛蒙特大学的哲学和历史学士学位。2002年,利普顿因关于核爆炸的毁灭性的一系列文章入围普利策新闻奖的解释性新闻奖项。2015年,利普顿因调查游说者如何能影响国会领袖而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的调查报道奖。

      在加入《纽约时报》之前,埃里克·利普顿在《华盛顿邮报》做了5年记者。从1989年~1994年,利普顿曾在《哈特福德新闻报》供职,在那时,他和同事的一篇关于哈勃太空望远镜主镜存在缺陷的作品获得了1992年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1987年,利普顿在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份小报《山谷新闻》开始了他的日报生涯。2004年,他加入了《华盛顿邮报》分社,最初报道恐怖主义和国土安全。从1999年~2001年,利普顿主要为《纽约时报》都市版撰写文章。2001年9月,他专门报道世贸中心被袭事件,此后以此为主题与人合著了《天空之城:世界贸易中心的兴衰》一书。

      细节中见成败

      《天空之城:世界贸易中心的兴衰》这本书倾注了利普顿两年的心血,书中从曼哈顿下城的地质和城市的重建计划谈起,指出大量被摧毁的企业被一排排无线电塔所取代,塔的设计和施工应当怎样,它们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揭示了纽约繁华的金融区最终走向没落这一深刻主题。这本书是利普顿与同事詹姆斯·葛兰斯合著而成,葛兰斯充分发挥其专业的科学知识背景,而利普顿则主攻政治和城市报告创建这一部分。他们的研究视角没有局限于从物理方面看塔的创建和销毁,而是从更深层次去分析为什么某些决策得以形成,这些决策是如何启动一连串的事件的。或许正是这个特殊而艰巨的项目调动并挖掘出他在调查报道方面的才能和天赋。

      细节处见成败,利普顿在世贸中心这一项目中的研究资料包括文章的副本、信件、笔记数量惊人,他还采访了在建塔这一议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同时采访了许多幸存者和家属。他们将研究材料分成概念、建筑、塔上生活、“9·11”袭击事件以及“9·11”后的恢复重建5个类别。这些厚厚的文章副本、法庭案件、专家报告、传记和公开会议纪要,记录着曼哈顿下城重建计划、日裔美国建筑师山崎实、租户租约、1993年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伤亡数、DNA鉴定的受害者等重要信息。

      更需要智慧和毅力

      本届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报道奖授予利普顿,是因为他在《纽约时报》的一文中展示了说客的影响力,指出他们影响国会领导人和州检察长,揭示了正义总是倾向于富人阶层并和利益相关者这一主题。为何幸运儿是他?这背后的艰辛也许只有记者本人体会最深。

      利普顿曾在采访中坦言,调查报道中顺利采访议员和政要显然并不容易,但是对于好记者来说,总是会有办法的。他会与采访对象培养良好的关系,并且提前想办法得到他们的时间表,估算出自己大概有多长时间用来采访。他常用的方法是和采访对象一起去旅游,其间与他们建立很好的关系,拉近彼此的距离,鸡尾酒会上的沟通机会更不可错过。

      做调查报道常常遇到的不易和困难,需要智慧和毅力去周旋和克服,作为一个曾经在《华盛顿邮报》做城市报道的记者,利普顿当时在做采访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政府官员会不断来告诉你当下的金融形势是如何恶劣,因此需要大幅削减他们在图书馆和学校等地方的投入预算。利普顿认为,如果按照政府官员的说法去直接报道见报,将导致整个预算过程一直处于削减状态,税收收入不断增加的局面。这样,记者将作为筹钱策略的一部分而被利用。

      几乎每一天,利普顿都会不断接到许多公关公司的电话和电子邮件,因为想让他写关于自己公司的报道。公关公司认为在报纸上,一个精彩的故事永远比一篇新闻通稿更有价值,一旦有一个好故事在报纸上发表,该行业组织就以此作为成功案例的依据。因此利普顿认为,记者很大程度上是许多行业的利用目标,并且报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巨大,“我们要强调,记者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