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新区社区治理新模式

14.03.2015  15:40

  创新高新区社区治理新模式

  陆春云

  

  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09年5月挂牌成立,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泰州医药高新区总面积115平方公里,下辖7个园(街)区、5个镇(街道)、56个村(社区),人口15.14万,其中农业人口13.4万人,占总人口的89.3%。

  如何顺利地从农村过渡到城市,让农民过渡到城市居民?在建设产城一体化医药名城进程中,泰州医药高新区把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积极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治理新模式,社会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前提:构建科学管理架构

  新型管理架构需要加快构建。泰州医药高新区组建时间晚,有别于一般城市。老城区的城市管理、社区管理具有良好基础,农村管理也有完整框架。泰州医药高新区致力打造“产城一体的医药名城”,社区治理比一般性城区要求更高,层次更高。从农村到园区到城市,由农民变成居民,农村变成城市,这个变化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治理结构。目前,新型管理框架结构还在加快构建中。

  管理队伍需要加快建立。泰州医药高新社区现有的社区管理人才,都是从事村级管理的。在撤村建居,或是新开发小区成立社区后,仍是原来的村干部在履行社区建设管理的职责。由村到居,不只是换了个新名称,挂了块新牌子,而且是在管理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村干部的能力水平、管理服务方式等,还不能及时跟得上现实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尽快统筹规划,加快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尽快适应新型社区建设管理需要。

  百姓观念需要加快转变。在农村,不少老百姓有自留地、责任田和宅基地,而到了城市后,一夜之间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引导,不断强化观念,尽快让百姓适应社区生活,逐步从农民转变成市民,彻底“洗脚上岸”。

  基础:化解治理疑难杂症

  保证框架齐全、结构完整。社区是指城市的新型社区。近年来,我们按照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1+1+X”)的模式,迅速地把社区党组织、社区服务组织等建立起来。在这个框架中,有党的组织、居委会的组织和相应的各种服务组织。

  从村级自治向社区自治转变。农民变成市民后,除了政府管理要全覆盖,还需要有相应的组织关注他、关心他,这就是社会组织。原来的村级自治有完整的自治组织,但是,村改居、拆迁征地后都分散了。农民进城后,对社区要有认知度和安全感,这就需要社会组织来服务他们。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老人有养老的需求,青年人有读书的需求,中年人有就业的需求,各种各样的人有发挥自己才干的需求,所以,需要迅速建立新型社区,建有各类社会组织。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把各类社会组织建设作为创新治理模式的“重中之重”和“头版头条”。

  加快建设社区管理服务机构。农民进入社区后要感到舒心,我们需要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泰州医药高新区已经在明珠街道祥龙家园小区,统筹建设了一个大的综合性示范平台——高新区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该中心是一个总的服务机构,延伸至各个社区,服务到每个人,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同时,我们加大了培训力度,加快把农村干部转变成社区干部,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社区服务需要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农民进入社区,原有的村集体收入在拆迁之后分散在各地,但还有一定的资产保障,必须通过股份制的形式把这部分人从财产关系上集合起来,在城市化之后,必须适度地为这些老百姓提供服务,这就是社区(村)集体经济,要通过实施“一村一社区一楼宇”政策,来壮大经济实力。今年,我们力争在凤凰、明珠两个街道有所突破,通过建设社区邻里中心(社区综合体)方式,为社区服务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

  保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这些年,泰州医药高新区在快速推进城市进程中,拆迁与安置并重,还清了一些历史陈账,化解了一些历史矛盾,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积极促进镇村经济转型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引领。出台《关于推进镇村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16条具体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8个方面对镇村经济发展予以支持,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16年,实现镇村经济实力的大幅度提升。二是强化目标考核。从组织领导、建设发展规划、服务业收入比重、综合经济实力、项目实施、上争资金等6个方面入手,强化督查考核,并综合运用工作例会、定期考核、定期督查等方式开展督促检查,确保镇村经济转型发展取得实际成效。三是加快项目推进。坚持把项目推进作为镇村经济转型的主抓手,近年来,各镇(街道)结合各地实际,共组织实施路网改造、商业配套、卫生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改造项目30多个。比如寺巷街道、明珠街道相关社区(村)成立的社区建设服务公司,通过接管小区物业,年增收益20—30万元。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既为在建项目提供了服务配套,又促进了镇村经济发展,增加了社区、村组收入。2014年,全区所有行政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35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5家(新增15家),100-200万元的村达到12家(新增7家),2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家(新增8家)。

  强化基层阵地建设。社区用房,是基层阵地建设的关键。为切实解决社区用房问题,我区全面启动社区用房建设三年达标行动(2013-2015年),利用3年时间,通过异地重建、原址扩建、临时租赁、产权置换等办法,解决了区内26家社区“两房”面积不足400平方米的村(社区)用房问题。按照“一社区一政策”的做法,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由区财政对社区“两房”达标的村(社区),给予每家10万元奖励。此外,泰州医药高新区发改、规划、国土、民政等部门,联合各镇(街道)村(社区),突破用地指标、规划选址等方面阻碍,帮助凤凰街道刘庄、殷蒋社区、明珠街道北徐、鲍徐、靳新等社区新建了一批社区用房。2014年15家社区“两房”新建或改扩建达标任务已顺利完成,2015年,将完成剩余11家社区“两房”达标任务。

  破解新型社区户籍管理改革难题。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在我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购买户口、征地拆迁、户口冻结等问题,出现了大量的“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人、户分离现象。针对户口冻结、人户分离、福利依附户口等问题,我区专门研究对策措施,并对服务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分离。二是出台配套政策。为解决人户分离问题,制定出台《泰州医药高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服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和《泰州医药高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并要求相关部门和镇街严格执行,有力推动了户籍管理的改革。三是实行三网联动。依托公安人口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信息系统将全区5个街道的51个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信息全部采集入库,为新型社区户籍管理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撑,实现了户口与福利剥离,户口迁进、出自由流动,钝化了矛盾,便于社会管理。

  主攻重点,发挥社会组织的重要调节作用。社会组织作为介于政府、市场之间的第三种力量,其对政府权力的社会分解,使得专权难以立足,“统揽”无以实施,由此,民主参与、自由自主和理性自律的法治秩序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在清除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底层宗族、宗法社会后,我们将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发达的社会组织体系。这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公民社会、法治社会所需要的,更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系泰州市委常委、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