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经济大省再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为全国发展探路”,是党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创新大省,江苏有这份自信,更有使命担当。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再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江苏在时代大潮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负重托,奋力争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爬坡过坎、滴水穿石的闯劲和韧劲,全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打造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推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书写“江苏答卷”、谱写“江苏篇章”。
创新故事多,“第一动力”澎湃激越
苏州,既是苏南乡镇工业的发源地,又是全国开放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截至2018年累计使用外资1280亿美元,居全国第一。如今,苏州又在创新驱动中积蓄更强动能,一大批优质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苏州连续4年入围《经济学人》评选的大陆最宜居城市,全市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262人,其中创业类135人,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苏州市副市长陆春云说,顶尖人才近悦远来,创新载体接连落户,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18年,苏州发明专利申请量达5万多件,居全国第五;有国家高新企业5416家,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比2012年提高6.4个百分点,达到47.7%。
南京,既是大学城、科教城,又曾是重化工业比重很高的城市。找准创新驱动突破口,南京两年来设立新型研发机构251家,2018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4万人,同比增长34%。
“随着创新经济发展,南京新兴产业快速成长,钢铁、石化产业占比逐步下降,城市经济在质的提升中打开新的稳定增长空间。”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说,2016年南京跨入“万亿俱乐部”城市行列后,在高基数平台上连续9个季度GDP增长超过8%。今年上半年,南京GDP增长8.1%,增速在东部地区超万亿城市中位列第一。
从苏州到南京,从江南到江北,江苏大地演绎着一个个激荡人心的“创新故事”。南京一方面力推科技成果转化,一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累计孵化科技企业2000多家,一方面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落户。5G市场化应用刚开始布局,未来网络又研究引领6G技术发展。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累计转移转化技术成果3500多项,衍生孵化企业720家。苏州的纳米科技、生物医药,无锡的物联网、集成电路,处于产业领跑者位置。天合光能在高效光伏组件领域连续十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光电转换效率达23.5%。
“江苏,正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省科技厅副巡视员景茂说,目前我国全球领跑的219项技术中,有33项在江苏,占全国的15.1%!建设创新型省份,我省推出“创新40条”“人才26条”“知识产权强省18条”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64%,全省PCT专利申请量达55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45件,全省规上企业新产品产值达到2.88万亿元,是2011年的2.09倍,年均增长11.1%!
产业集群强,先进制造自主可控
创新驱动,“撞”开了先进制造的大门。6月底,我省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在苏州通过论证。该中心采用“公司+联盟”形式,聚焦功能纤维新材料、高端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和前沿纤维新材料,覆盖行业50%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提供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程验证与产业化支撑。
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是江苏六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单位之一。今年上半年,我省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7家,累计达2322家。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0%左右,建成16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立足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有力推动着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在江苏具有比较优势和未来竞争力的产业领域,建设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新型“产业航母”。力争到2025年,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高端纺织等4个集群综合影响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产业集群化,是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建设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的现实路径。”省工信厅副巡视员周毅彪说,我省制造业集聚度较高,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计算机互联网、新能源等产业在全国占有较大份额,领先优势突出,具备集群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省工信厅细化了9大类77项核心工作、430项重点举措,分解到13个设区市、22个省级部门,同时出台了38个政策文件,围绕13个集群27条产业链485个关键环节,编制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链提升。
围绕产业集群布局重大项目,省委、省政府于2018年10月创新建立了省领导挂钩联系推进省重大项目建设制度。今年1-7月,全省220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330亿元,完成投资3340亿元,完成率为62.6%,高于序时进度近5个百分点。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下,重大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培育,我省13个重点产业集群的规模实力、地位作用、创新活力、引领效应大大增强,其中物联网等多个集群通过工信部组织的专家组审核,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候选对象。2019年《财富》榜单中,我省产业集群中入选中国500强的企业有22家,营业收入超百亿的制造企业有71家。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6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0家。
转型升级快,转换动能造福民生
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的打造,有力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发展,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2018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2%和43.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全国超过1/5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来自于“江苏制造”。
与先进制造业“比翼双飞”的,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尤其是为生产服务又从生产中分化出来的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以及技术含量高、业态领域新的服务行业,在我省均呈两位数增长,生产性服务占服务业比重达八成以上。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说,如今江苏服务业不但吸纳就业最多,就业人群收入也最高,月薪平均达7960元。
随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我省居民恩格尔系数已超过富裕标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推动需求结构加快优化。2018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8%,超越投资和出口,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2015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8.1%,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标志性转变。2018年,全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4.5∶44.5∶51。
在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方面积极“做加法”的同时,我省在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持续“做减法”。仅2018年,我省就压减钢铁产能80万吨、水泥产能21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660万重量箱,关闭高耗能高污染及“散乱污”规模以上企业3600多家,关停低端落后化工企业1200家以上。2019年,我省又发布《全省重点行业压减过剩产能和退出低端低效产能企业名单》,制定实施《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
一项项“硬举措”,彰显了我省绿色发展去产能的“强决心”,推动着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实现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老百姓赢得越来越多的“蓝天幸福”“青山美丽”。(顾巍钟 沈佳暄)
原标题:创新驱动强劲澎湃 转型升级步履铿锵 经济大省再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