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托起苏南产业高地

05.02.2015  09:44

  聚焦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列报道之二

昆山龙腾液晶显示屏生产车间。本报记者 万程鹏摄

  新华报业网讯 看似不起眼的石墨烯,2010年让两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眼下又在常州演绎起新的产业传奇。从全球首款手机用石墨烯电容触摸屏,到年产3万平方米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生产线,再到全国首条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生产线,一大批世界级石墨烯高端人才汇集常州。

  一座“东方碳谷”在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初露峥嵘,这就是科技创新带来的神奇魅力。近日,本报采访组走马苏南一个个高新园区,充分感受到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给苏南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带来的强大推动力,也感受到了苏南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底气和优势。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造就区域创新能力“六连冠

  “苏南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苏南坚持不懈探索创新的最好回报。”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党工委书记王翔兴奋地对记者说。

  回首江苏推进自主创新的历程,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苏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科技兴省、科教兴省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提出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目标;“十二五”期间,我省进而把创新驱动战略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把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确定为基础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之路扎实而清晰。这使苏南的创新发展赢得了机遇,激发了活力。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全省专利申请数占全国的1/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国的1/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9。去年底,《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4》在北京发布,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再次问鼎,实现“六连冠”。其中,苏南地区毫无疑问成为顶梁柱。目前,苏南5市均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研发投入占GDP比例达2.6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苏南高新区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的研发载体达200多家。

  科研资源正在加速向苏南集聚。如今,不仅诸多省内高校到苏南地区创办各类研发机构,一些国际科教机构也纷纷将目光投向这片创新热土。走在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映入眼帘的是一所所大学,既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熟悉身影,还有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代顿大学等国际来客。细数之下,不足千米的马路两旁云集24所国内外名校,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名校区”。

  常州科教城“创客九号”茶吧内,创新创业人士坐而论道,氛围热烈,令记者不忍上前打断。常州市委常委、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介绍,常州科教城科技人才总数超1.6万,平均每天增加2.63件专利,还与英国、以色列等国合作建立6家从事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机构。

  科研机构530多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0个、科技人员总数达810万人……苏南各地创新资源不仅有厚度,更有活跃度。产学研劲头足了,科研成果转化意识强了,成为鲜明导向。

  “你可能都不相信,搞地理的人都忍不住到我们这来搞产业了。”苏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浦荣皋说,苏州新区通过各种形式牵手大院大所,借力高端创新源,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除了中科院地理所首次走出京城落户于此,已有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浙大苏州工研院、中国兵器集团214所等70余家“大院大所”进驻。

  创新时代,精彩无限。国电南瑞党委书记王长宝介绍,南瑞的电网自动化控制系统除了用在国内外许多大电网上,目前延伸到轨道交通监控系统,已覆盖全国50多条轨道交通线。

  科研机构争先“下海”,各类人才扎堆创业。无锡530人才计划、苏州姑苏人才计划、南京紫金人才计划等引才品牌享誉海内外,苏南地区创业类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接近200人,占全国2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