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引领如东经济逆势扬

30.11.2015  11:32

  新华报业网讯  从50亿元到210亿元,从30%到80%!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的数据喜人。短短4年,该区工业应税销售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就分别增长了4倍和2.6倍多!更让人惊喜的是,园区曾因数百家“三高一低”化工企业扎堆而饱受诟病,通过创新置换,已吸引3家世界500强和21个上市企业项目以及4个创新中心落户,重点打造的新农药、新医药、新材料等3类高新产业群正在加速集聚,整个园区跃升为全国生态型化工园区示范区。

  传统化工园区脱胎换骨,只是如东依托创新驱动实现逆势跃升的一个生动案例。“持续撒播的科技创新种子,终于迎来收获期。”如东县委书记詹立风介绍,如东偏居南黄海一隅,工业经济底子薄、总量小、水平低,多项指标长期在南通垫底。在这样的家底上如何跨越赶超?“我们锁定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一门心思打基础、扩总量、提质量、求突破,力争实现洼地跃升。

  11月12日,在如东经济开发区的汇鸿(南通)安全用品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忙着生产乳胶、PU、针织等各种手套。“别看只是一只小小的手套,上面有10项发明专利呢。”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的特制产品不仅能透气防水防穿刺,还能通过增加摩擦让搬抬更省力,产品热销欧美,全年销售可达2.5亿元。一只特制手套吸引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等特种企业纷纷前来合作,带动这一特色产业在如东快速前延后伸。目前,如东申报国家级生命安全防护特色产业基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个以特种手套为核心的百亿级生命安全防护特色产业群正在崛起。

  布局高新产业,如东抢占洼地跃升的制高点。11月8日,2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如东,参加科技人才节。在三十几个签约的高新项目中,“面向精准医疗的新型检测技术产业化项目”格外引人注目。在这个投资1亿元、年产值有望达6亿元的高新项目背后,正是中国国家基因组首席专家陈唯军。

  把尖端专家引到如东,背后还有小故事。如东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于章宏告诉记者,今年9月,他和园区招商组去北京招商,在列车上无意听到有人在议论陈唯军的项目。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和团队当即决定改变行程,一下火车就找到陈唯军门上。在全国多地考察过的陈唯军第三天便来到如东,很快被这里的创业创新环境和诚意打动,决定将这一引领未来精准医疗检测风向标的创新种子撒在南黄海之滨。于章宏,另一身份是如东科技局副局长。前年,他从机关下派到高新区挂职,帮扶高新区推进科技创新。在如东,像他这样挂职到乡镇、园区一线指导创新转型的机关领导有150多个,挂职制度已连续实行3年。

  “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县长潘建华介绍,如东是全省创新型试点县,已形成产业群吸引人才群、人才链催生产业链的叠加效应。“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两院院士1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3人以及省“双创计划”等重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200多人,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20个,形成“智涌扶海、创聚如东”品牌效应。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郭桦、长江学者武利民等领军人才将如东新材料产业推向世界前沿;著名石墨烯研究专家冯冠平教授科研成果在如东转化,又一个新产业开始生根发芽,演绎引进一个人才成就一个新兴产业的佳话。

  高等人才集聚,创新载体集中,高新项目集群,如东经济转型升级活力强劲。其中,该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连续4年平均增长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占比提升到41.77%,年均提高2.5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实际到账外资2.7亿美元,连续4年全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10%,连续3年全市第一,位列全省前三;工业应税销售增长27.26%,增幅全省第一。

  记者陈明付奇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