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放,南通换个步伐“走向世界”

07.01.2015  18:08

三十年前首批对外开放,一路试水探路“走出去” 

                            ——创新开放,南通换个步伐“走向世界

 

  新华报业网讯  12月19日,对于已退休10多年的何哲明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1984年的这一天,他在富民港芦苇荡见证了南通开发区的诞生。开发区破土开发,标志着当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南通,真正跨出对外开放第一步!

  30年来,搭上中国对外开放头班船,南通一路试水探路“走向世界”:从江苏首家中外合资企业落户到近100家世界500强企业抢滩;从“借船出海”到同时拥有4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在与世界经济洪流同频共振进程中,收获累累硕果,实际利用外资连续8年稳定在20-30亿美元规模,进出口总额2345亿美元,外经合作连续18年保持全省第一……

  “新常态”背景下,南通创新先行先试,换个步伐再出发。

  园区共建,打造跨区融合发展示范区

  每周一一早,范铮就和20多名同事从苏州出发,穿过苏通大桥来到苏通科技产业园开始一周的工作。苏通科技产业园是南通与苏州跨江联动开发园区。2009年动建以来吸引了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的250多家中外企业落户。

  苏通科技产业园是南通跨区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融入苏南,接轨上海”,随着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先后建成通车,变成了现实。在市委书记丁大卫眼中,大桥是交通大通道,更是产业融合大动脉。“产业融合,我们从跨区合作共建园区起步。”丁大卫说,跨区共建园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突破区域界限、实现互利共赢、促进融合发展的过程。

  副市长孙建华回顾说,2008年初,启东牵手上海在启东滨海工业园共建“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如今,这个5平方公里的“园中园”,已成为我省与上海跨区合作“试水样本”。南通先后跨区跨国共建园区14家,“中奥苏通生态园”和“中意海安生态园”都已实质启动……

  目前,南通已形成多层次开发园区布局,这些园区以5.6%的市域面积,实现了全市65%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的进出口总额、80%的实际到账外资,打造成在全国独树一帜的跨区跨国融合示范区。

创新“通关”,当好先行先试“急先锋

  12月2日下午,一向人头攒动的南通口岸中心服务大厅显得空荡冷清。“有了电子口岸,过去要跑整天的手续,现在单位动动鼠标几秒钟就能搞定。”中外运南通分公司报关部经理胡晓明开心地说。

  “电子口岸”,是南通于去年启动打造的创新通关关键工程。目前,一站式申报协同、关检港“三个一”并联协作等全国领先功能系统相继上线运行,通关“单一窗口”基本形成。

  “南通很多外贸供货额经上海等口岸进出,说明南通口岸功能不强,通关不畅。”市长张国华解析说,有江有海不等于通江达海,南通要创新打通思想和体制机制上的“天堑”。

  上海自贸区甫一成立,南通就抢先迈出无缝对接步伐。一年内,该市政府先后4次赴上海取经对接。目前,自贸区14条首创机制中,已有6条落地去年底封关运作的南通综保区。

  8月8日,一批智利客商从海门叠石桥家纺市场采购的价值4.9万美元的外贸货物,通过“旅游购物贸易方式”成功通关出口。标志着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3个试点之一的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跨出实质性一步。

  “这是对传统国际贸易方式的一次革命。”专门前来调研的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评价说,其创新在于,解决了个体经营户和国外采购商用内贸方式办用外贸出口的难题,开辟了创建更加符合国际规则新型国际贸易方式崭新路径。

  拥抱世界,换个脚步“走出去

  11月28日,海门林西村村民郁平飞往南非,开始了这个24岁农村青年海外创业征程。该村有300多名村民在欧、美、非10多个国家办了200多家境外公司,每年创汇2亿多美元。

  南通“走出去”遍及80多个国家,突破10万人,在非洲创业人数占全省8成以上。

  “‘走出去’走出了全球叫响的新‘通商’品牌。”南通市贸促会会长金维枢见证了从当初纺织服装“娘子军”、建筑安装“铁军”和远洋捕捞“海军”等外派“劳务三军”,向如今工程承包、国际贸易、境外投资等“创业老板”转变的全过程。

  “紧跟时代潮流,主动变换脚步。”张国华分析说,当前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国家扩大开放政策以及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无不警醒“走出去”必须调频换挡。不久前,南通专门出台引导“走出去”转型发展政策,并正在争创全省“走出去”先行先试试点城市,在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拓展境外工程承包市场主体等方面先行探路。

  南通“走出去”已从做生意向做产业、做投资、做园区转型。如皋双马化工在印尼投资2.5亿美元打造集现代农业和油脂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已吸引10多家企业进驻。目前,南通已有20多家企业在印尼、南非、德国等进行境外产业集聚和开发园区建设,境外投资呈现从传统亚非国家向欧美发达国家延伸、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喜人态势。